栏目列表
课题研究课《混合运算》
发布时间:2018-03-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马桂玉

混合运算

陈丽娟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
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计算。
35
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
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
(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
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
完成教材第35想想做做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
完成教材第35想想做做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
完成教材第35想想做做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师强调: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评课:

陆云芳:本课陈老师的思路较清晰。从复习旧知—联系实际问题探究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归纳运算法则----练习应用思路,层次较清晰。

濮红磊: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复习练习设计有层次,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 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的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陈艳: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反馈及时

陈老师设计了三组练习,一基本的练习巩固新知,

二是改错题,进一步理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三先计算在对比优化的练习。一来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最后回归实际问题,体现数学计算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主题。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安排合理。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注意抓住生成性的错误资源为数学新知的理解服务。

林燕:重视了“算”与“用”的结合。

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陈老师重视了这一点: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买棋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然后理解运算顺序,归纳运算法则。后来当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后,又安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重视了“算”与“用”和谐交融。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