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周琳)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燕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周琳

 

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第一反应是,这是学校的挑战,是校领导的事,与我这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也许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当我把书翻开,心不在焉地读了几页,我知道我错了,这不仅是学校的挑战,更是每一个教师的挑战,甚至也应该是每一个坐在课堂中的学生的挑战。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心不在焉”也就慢慢变成了“全神贯注”。

作者佐藤学先生极力推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是通过佐藤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英语最差的幸子和内向沉默的高志相互学习的动人画面,使我对“合作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一帮一”不同,佐藤先生描绘的“合作学习”不是强强联合,也不是互教关系,而是互学关系,甚至是弱弱相助。互学关系是“若无其事的优势”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不再是优等生“多管闲事”地主动教学困生,而是借助学困生主动的询问而形成学习。倘若学困生不问,优等生则不会主动施教,不过一旦学困生求援,他们是会真诚地做出回应。因此,“合作学习”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优劣搭配的合作学习”,而更多的是“弱者的互帮互助”。

学习是从既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已有经验和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回顾我们日常实施的同步教学,在课堂中学习得以形成的学生是少数。“全懂的学生”占三分之一,“一半懂一半不懂的学生”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则是回答“懂了”却实际不懂的学生。所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无非就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填平比一般水准更高的课堂与班级里最差学生的问题水准之间的鸿沟。克服这个难题的,就是基于小组学习的“合作学习”。在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惠学习中,使优等生与学困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人人能够安心学习的安静的课堂里才能形成“合作学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习惯了声音响亮地讲课,也习惯了鼓励学生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佐藤先生提出,教师的音量和儿童的声音必须同样地压低,我们需要的是即便儿童小声地说,教室里的每一个人也能听到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学会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话语。而合作学习中最需要的,就是倾听伙伴的发言,逐一理解和会通每一个伙伴的不同见解。

另外,我们要指导学困生主动向同学提出“哎,这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倾向:越是不懂的学生越是不会寻求同学的帮助,于是进入了恶性循环,最后变成了我们眼中的“学困生”。我们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关照不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让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沟通交流起来,让不懂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使所有人都获得收获。

书中精彩的观点还有很多,我还要继续研读这本书,并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尝试“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