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和美教育”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内容 :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庭篇和社会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各年级的教材编写。同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五、具体课程安排:
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周2课时。
六、具体活动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调整本学期开发的校本课程科目。
2、学习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纲要,安排好三大模块生命教育教育内容。
3、各任课教师制定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十月份:
1、校本课程培训。
2、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课堂展示。
3、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校本课程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精品案例。
2、校本课程研讨活动— 征集优秀校本课程教学课例。
3、检查教案和课程常规实施情况。
十二月份
1、“我的校本课程故事”比赛。
2、学生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
一月份
1、校本课程评价——学生问卷、教师自评、档案资料评比。
2、整理各种档案资料。
3、总结本学期工作。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
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