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和谐的生命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时间:2017.10.6 执教者:陈丹君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真正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内涵;初步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
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人与其他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
二、教学方式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活动教学模式,在活动、讨论中及时启发,以保护学生的灵感,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敢于探究问题,能大胆进行自主性和协作性的交叉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一内容。因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精彩的关键在于各种生命之间能否相互关爱,所以是重点。同时,在人类的思想中人是地球上的主宰,自然的变化主要是靠人类来改造,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往往是要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的。要把“不同的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 假如有一天……某种生命消失了……
看食物链的图,分析感受: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食物网,假如某种生命消失了,会带来什么后果?
以老鼠消失为例,同学分析。
小结:每种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思考:那么各种生命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尤其是作为最高生命形式的人类,应该如何和其他生命相处呢?带着这个问题,先来看生命的特性。
二、看图片,感受生命的特性。
小结: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生活中也有许多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伤害了无数的生命。
三、人类又是如何做的呢?
1.生命之间和谐相处,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视频:《人狮相拥》、《两只义狗》。
问题:是什么带给我们感动?
动物和人之间的真情,相互关爱感动着我们。
2.现场采访:人类还有那些方面做得不好?(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其他人作为亲友团,可补充。)
动物组:你觉得我们人类在保护你们动物方面那些做得不好?
植物组:你觉得我们人类在保护植物方面那些做得不好?
人类组:人类对其他生命的践踏,给人类自身带来了那些恶果?
(材料补充:链接:目前,全球有超过15 000种地球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科学家发现,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的速度高1 000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森林:森林养育了人类,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吃、穿、住,没有森林,也就没有人类,然而今天的人类却向自己的老家发起了进攻,成片成片的林木被砍伐。森林,正在遭到史无前例的浩劫。
甲流爆发的人为因素:人类广泛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微生物适应性增加,使各种耐药菌不断出现,目前这些抗生素对动物身上携带的许多病菌已经不起作用了。从动物繁殖历史来看,大规模饲养很容易发生传染病,如果为了预防而无限制地用药,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则会越来越差,所需的药量越来越大,病毒突变更快。
善待动物,就等于善待自己,我们不希望再为各种疫病而惶恐不安,只希望动物安全、人类安全、生命能够正常地繁衍生息!
舟曲泥石流的人为因素:甘肃南部的舟曲曾有“陇上江南”之称,据该县县志记载,“舟曲山地,万山皆翠……20世纪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而从“陇上江南”到泥石流多发地,舟曲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从1950年到1990年,当地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相当严重,由此导致生态环境渐趋恶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难固,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自然灾害频发,地质灾害加剧,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
小结:我们应树立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的生态和谐观,各种生命和谐相处,特别是人类作为最高的生命形式更有责任使生命和谐生存发展,保护共有的地球家园。
3.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当堂作业:填写《关爱生命手册》。
操作:1.按小组,课前由同学设计好《关爱生命手册》模版。
2.插播音乐,小组讨论并完成手册。
3.音乐停,展示给大家。
本课小结:
结束语:
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世界属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让地球让所有的生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共同和睦相处吧。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要让我们的世界永远精彩。
四、把《保护环境,关爱生命》三句半献给听课的老师们。
五、播放:《地球你好吗?》,在音乐中结束本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