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叶

 

 

时间

 

 

5.22

 

地点

 

和善楼会议室

 

主持人

 

单雪莲

 

参加人员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记录

务学习:《张祖庆:简约而丰满 扎实而灵动的语文课堂》

一、从繁复走向简约

语文并不简单,并不是说我们要把语文教得复杂。而是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语文,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不再视母语学习为畏途。语文教学,要从繁复走向简约。

第一,精简目标,让每一个环节慧意玲珑。这里的目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精简。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以为就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只要将这四件事情做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一篇课文的目标要精简。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

第二,精简问题,给学生以探究的广袤天空。课堂上一旦教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强调个体的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做文本的知音,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时间怎么留?从减少提问开始。一节语文课,教师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一般不要超过8-10个。教师要尽可能提紧扣教学主目标,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自主感悟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

第三,精简环节,让每一次预设都绽放无限精彩。看一节课是否具有无限丰富性,首先得看教学“预设”。如果“预设”的教学流程是“线性”的,那么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死水一潭。因为线性程序难以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一问只有一答,一项任务只有一种努力的方向;且哪个问题先问,哪个问题后问,都做了“精确”的设计,和流水线操作没有两样。这样的设计,从客观上抑制了课堂“生成”的可能。因此,我们倡导“非线性”的“版块预设”。一问有多答,一项任务可能出现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这样的版块设计,就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四,精简手段,让语文因朴素而优雅。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该教师就落后,这节语文课就陈旧。其实,学习语文,应当充分遵循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形象性,是中国汉语的一大特点,让孩子们以形象的方式去掌握母语,应该是我们的母语学习的基本规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但是把握不好尺度,现代教育技术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语文,让他们的思维不再灵动,想象的翅膀被无情地折断。

当然,丰满的语文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而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只有这样,语文,才能闪亮“因朴素而优雅”的面孔,语文课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简约。

二、在简约中追求丰满

语文课上的“简约”和“丰满”,不是一对反义词。如果说“简约”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那么“丰满”则是指在教学过程所呈现的课堂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文化的张力乃至于智慧的张力。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一节语文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人格砥砺了,那么我们才能说这样的课堂是丰满的。

第一,冲突与融合,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冲突,是造成自然界奇观的一大原因。我们的课堂,是一个自组织开放系统,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冲突同样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丰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不回避冲突的地方。教师有时甚至可以主动挑起冲突,在冲突中达成“视野的融合”。

第二,留白与补白,让课堂充满想象的张力。语文课堂也要讲究“留白”和“补白”。有时候故意留下空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有时候,填补课文的空白,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课堂之道,一张一弛”。留白和补白,让课堂更具节奏之美,张弛之美。语文课上,既要有学生竞相发言的热闹的场景,也要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时刻。

第三,拓展与反哺,让课堂充满文化的张力。我们说简单教语文,并不是排斥一切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再者,不同样式、不同意蕴的言语之间的勾兑和交互,多个文本话语之间的相互照应、穿插、印证,无疑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互文反哺,让文本的意蕴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让课堂更具文化的张力。

“简约,并不简单”。简约,是实现丰满的一种策略,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简约,是抵达丰满的必由路径,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课堂无比丰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语文,丰满境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