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五月学习材料《让思维看得见》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8-05-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琳

《让思维看得见》学习心得

周琳

 在学校教学中,大多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都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当数学题目或题型发生变化,学生便无法应对。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多见的,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关注答案,忽视答案的生成过程。然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来自于“答案的累积 ”,而来自于“生成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教师应该思考怎么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深入思考的意识,不断追问的习惯,奇思妙想的胆略”,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自己个性的见解,能自由“放牧”独立的思想,获得敏锐的生活视野,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上游刃有余。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变“强调答案”为“强调解答的过程”,变“依靠感性经验答题”为“运用理性思考解题”,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看不见的”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

思维可视化就是以图示或者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看不见的思维过程、结构规律、思考路径及解题方法呈现出来。简单地讲,就是用图示将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用“图”把“思维”呈现出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大多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多以直观感受作为指导思维,多元化的思维同时在思维中运作,共同作用。小学生解决问题大部分都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画直观图将思维过程外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降低思考的难度。一图胜千字,图是最直观的语言,易读、易懂、易记而且记得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适时地让学生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将思维可视化运用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可以实现隐性思维显性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解题策略更优化、解题规律模式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促进其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加减法时,判断做什么运算很重要。通过直观图示,学生看到需要相加或相减的是两个部分,比关注这两个数是几更重要。通过观察合并的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加法的意义。

在用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起来解决问题时,学生通过画直观图更容易看到问题的大结构是乘、除法还是加、减法。相比综合法、分析法等从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直接画出问题的结构是更为重要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