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女儿,高考成绩不错,却执意选择了师范,立志当一名小学教师。
毕业实习在本地一所重点小学,一学期下来,她改变了主意,不想当老师了。问是学生难管吗?不是。工作太辛苦?不是。
因为她看到,每个老师心情都很差,老师心情差,学生心情也不会好,学生心情不好,家长更忧心忡忡。她说,这样的地方没法待。
她考上国企,实习期未满,忽然辞职,去西部支教,来到大凉山深处。彝族孩子黧黑的笑脸、亮晶晶的眼睛以及和学习热情形成鲜明反差的简陋条件,让她找到了向往已久的理想的寄居地。
好的学校、好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前不久,电视节目《一年级》给了我们一个图景,虽然是真人秀,但秀着秀着,都变成了真的。
据说很多真人秀都是有台本的,即使没有,那些演员也明白自己处于镜头之中,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清楚得很。据说《一年级》挑选的几个主要孩子都有标签,有也不奇怪,若都是乖巧懂事孩子,节目不好看,都调皮捣蛋,节目要歇菜。
但孩子是多面的,哪容你刻意规范?一旦他们进入拍摄,就由不得你安排:活泼机灵被老师看好的男孩,也会故意捣乱,聪明可爱的女孩,也会失掉“民心”,自控力最强的小班长,也会崩溃,更不用说那些“多动”小孩了。
事关孩子,连家长们的表现都百分百真实,两个孩子打架,两个妈妈也会争执以至落泪。至于两位年轻“教师”陈学冬和宋佳,演员嘛,刚出场时当然是在“演”,但很快就“演”不下去了,各种闹心、揪心、烦心的事接踵而来,让他们喘不上气,能应付过去就算OK,还有啥心劲儿“演”啊,所以比起时下的其他真人秀节目,他们成功了。
最有看头的是,那些孩子,都渐渐显现出他们可爱的一面,包括一开始很叫人头疼的。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可教的,作为老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都能让他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陈学冬在带孩子游学归来后说:“原先不清楚我为什么来,现在我知道了,我是为了来爱你们的。”如果他要在《小时代》里来这么句台词,就会像口水一样轻。但他是对一年级的孩子说的,他道出了真实感想,也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但愿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听见了这句话。
(选自2015年1月5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