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备课组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赵梓钧

美术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时间

3.23 

地点

会议室

主持人

赵梓钧 

参加

人员

朱蓉、赵梓钧、陈跃飞

问题:何为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

1、“深度学习”

并非是按着教材版面的民间美术种类、作品图片一幅一幅讲授,灌输给学生们某些教师刚刚知道的民间美术知识。“深度”,要由民间美术某个种类的作品深入探究表现形式、表现方法是如何呈现其独特文化意义的。例如,刺绣中的香包,为何老百姓是这样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和方法究竟是为了什么。

2、“非认知学习”

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不是认知式的灌输型讲授,不是硬性地让学生去知道教师告诉的所谓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过程,用个人的体验,完成对问题的解析和初步的文化理解。例如,民间剪纸中的纹样,其寓意和表现寓意的方法,老百姓都采用了哪些造“形”的方法呢?那些所谓的“月牙纹”“水滴纹”“锯齿纹”为何要如此运用?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后,要明白任何剪纸镂空表现技能的运用,都是老百姓(民间艺人、大嫂、大妈、奶奶们)某种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作用下而自主选择性组合在剪纸作品中的。

3、“跨学科主题学习”

任何美术活动都不是单一的技能表现,美术文化的理解必须经历图像识读的感知,生发出基本的审美判断,再引申到对美术文化的理解。这其中涉及到的跨学科问题太多了。例如,民间美术主题,涉及到民间文学、民俗心理、民间音乐、民间美术造型体系,以及民间美术产生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商业流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美术教师要比任何学科的教师更难当!

4、“连接学习”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然是单元化的,链接着多学科领域和文化的,在时间跨度上,在课时分配上有着不同的安排。因而,引导学生适应连接学习的方式,是告别以往死记硬背、单一训练模式的旧的学习方式,走向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关联的思维方法的主动建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