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主备人 | 周小凤 | 课 时 | 第一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 |||||
教学重点、难点 |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 |||||
教学准备 | 课件、小棒。 | |||||
教学过程 | 备注或修改 | |||||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开火车口算。 4+6= 10+40= 30+72= 24+3= 51+8= 76+2= 2、说说24+3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先算4+3=7 再算20+7=27 指出:这里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几加几,再把几十和相加的得数合起来。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仔细观察、思考,发现今天的算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互相欣赏起了各人所带的画片。看看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各说了些什么? (指名三个小朋友分别读他们所说的话) 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自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2. 师根据学生回答把问题和算式呈现在黑板上: (1)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 9+6=15(张)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24+6=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 24+9= (4)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张? 9+24+6= 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 24+9=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教学24+6 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之处。 ①操作,归纳思路。板书计算过程。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③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二)教学24+9 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 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 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4. 优选方法,小结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弄清要求。 (2)自己填一填,算一算。 (3)集体交流。 2. 想想做做2。 先计算,再交流比较,看看每一组的后面两题与第一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挑两道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步骤。 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式。 5.填出□里的数。 14+3=□7 2+44=□6 25+6=□1 36+4=□0 59+2=□1 59+20=□9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 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上的数不变; 如果个位相加满十了,就要向十位进一。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该怎样计算?(强调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得数的十位上要比两位数的十位大1。) | ||||||
教学板书 |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2 4 + 6 = 3 0(张) 2 4 + 9 = 3 3(张)
20 4 20 4
10 13
| |||||
教学反思 | 在教学24+9时,没有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做到算法多样化,今后应开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在相互的交流与探讨中使学生确立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给他们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自主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关注细节,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个别学生听讲不认真,在玩小棒。在课堂巡视中要更多关注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点拨,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 |
马桂玉: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位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 点。周老师一开始就精心选择口算题, 有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有整十加整十的不进位加法,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 并适时提问:“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渗透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思路,为新课埋下了伏笔。在新授时,周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周琳:周老师在开头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复习,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在教学新课时,周老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且合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启发学生积极地应用于拓展新知。
朱燕: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周老师通过开火车口算的形式复习了不进位加法,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本节课上周老师紧抓书本的例题,由学生自主提问并列式,出现了四个算式, 由学生自行解决已学过的不进位加法以作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位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课上,周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摆小棒时课堂秩序稍显混乱,老师的语言还够不够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