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学需要充分预设
发布时间:2015-1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莫金霞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三者缺一不可。掌握知识是获得能力和形成情感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的桥梁;能力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学习知识的结果(但并不是必然结果,假如机械学习、生搬硬套的学,就不可能形成较全面的素质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这三个层次的目标都达到了,才算是有效的教学。其中知识目标应该包含着是否理解、掌握了所学知识(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知识、经验),也包括掌握知识的多少(单位时间内对知识量的积累情况,也就是学习效率);能力的提高,应该包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同时包括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途径、灵活处理工作、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不断创新与终身发展的能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在获得上述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情感上的体验、共鸣,形成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客观辨证的看法、人生价值取向,决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思想。这些应是作为教学的最终结果的目标,是落实在学生身上的要求。而事实上,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和目标实现,同时,为了达成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有那些体验与收获,这也应该属于教学目标的范畴。可见,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目标,而不是静态的目标,也由此分析,教学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健康的情感态度,还应该包括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学习的快乐、潜能的开发、智慧的启迪等等。

因此备课要充分预设,也就是备学生。尽管教学是一个开放变化的过程,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教师都要尽可能站在学生角度,并将其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去思考,要备学生所思所想,要对教学目标、任务、方法、过程以及每一个具体的细节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探究,力争将课堂教学过程运筹于帷幄之中,尽可能把课堂生成纳入自己的教学预设中来。首先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要挖掘教材中能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发展有效的信息;其次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后要有效地开发资源。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拓宽信息渠道: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上网搜索、阅读课外书、生活中观察、社会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王小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