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改革,著名教育家崔峦说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知育情,以志育情,以需育情,以境育情”等手段,激励、唤起小学生潜在学习情感和动力,消除他们的“厌学”、“弃学”的的情绪,从而使小学生形成爱学、乐学的心理状态。因此,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就成了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激发求知欲。
课堂教学如果枯燥无味,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聊,从而影响他们的听课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和启发。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他们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结果,而不断地探索,引发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自然就主动并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从熟悉事物入手,抽象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知识大多数比较抽象,很多孩子不太喜欢这样的形式,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如何让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发挥作用了。小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得化枯燥的知识为具体生动,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知识,来解答学过的课本知识,以达到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吸引注意。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对学生感到困难的、繁杂的、记不牢、用不好的知识,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要对知识加以概括提炼,找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学生会感兴趣,乐于接受,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四、手脑并用激发兴趣。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使学习内容在心中牢牢记住。学生在观察、感知、猜测、探索等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发展。
五、用成就感激发兴趣。
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检测所学知识。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以一些相关知识的竞赛,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更强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希望。我们教师要当好引路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冯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