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让人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艺术,而让学生主动学习,无论如何都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人类发展的需要。英语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促进其个性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可以让学困生在小组中找到合适的角色,能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逐步增强其自尊和自信,发展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在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将从性格、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等几方面考虑,将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尽量让各个小组间的水平相近。根据学困生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能力水平,使他们在小组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通过一些合作完成的任务,如角色表扬等,通过成功的合作经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对能逐渐地肯定自我,重拾自信,并逐渐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慢慢融入大集体中。
2.分层设计任务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应既有浅层的行为参与,又有深层的思维参与。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要尽量考虑到学困生的水平,为其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这样以便于在小组合作活动时,让他们能得到合适的学习任务与目标,让他们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中树立信心,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良好习惯和合作能力
很多学困生在学习中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小组合作中,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为他们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奠定基础,以提高他们参与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培养他们在合作中的良好习惯,如认真倾听,勇于表达等,以此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给与学困生更多参与的机会,以更大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激发他们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对学困生在合作中的表现予以及时的评价和恰当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被关注的成就感,能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合作。
(梁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