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业是对美术课堂所学新知的巩固和拓展,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技法以及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观察、认知、思考所得的显性呈现,是检验美术课堂“教”与“学”有效与否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有关教学建议中指出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不同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时的元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即其认知基础和情感储备以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美术作业时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里强调差异正是承认学生是独特的人。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美术课堂作业要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与尊重,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适合每一位学生需求的作业,提升美术练习的实效性。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美术作业,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
一、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当然也要有如此。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也不同。假如作业设计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作业就无法正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因此,在作业设计之前,首先要仔细地研读教学目标。例如,以苏少版四年级《漂亮的房间》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而作的作业设计,目标不同,作业设计的侧重点也不同。
教学目标例1:
(1)学习房间设计的基础知识,了解掌握设计、装饰房间的方法。
(2)运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设计创意家居和摆设,小组合作完成房间物品的合理布局以及色彩协调的装饰设计。
(3)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美化生活的意识和情趣。
作业要求:填写小组分工表,明确分工;结合提供的图片资料设计绘制创意家居和摆设,分工剪贴摆放并涂色。
教学目标例2:
(1)学习设计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设计、装饰卧室的方法。
(2)小组合作,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形式在Ipad上设计自己的卧室。
(3)通过学习体验游戏的乐趣,感受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发展学习的团队合作意识。
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在Ipad上自主探究卧室的布局,运用智动课堂平台,操作App:家居3D DIY完成卧室装扮。
二、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关注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对不同学习领域的感悟能力不同,在美术学习以后发展的快慢及能力的发展方向也不相同。此外,美术学科的技术性使得它不像数学可以直接告知计算过程和答案,也不像语文可以深入剖析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美术作业时教师的“言传”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意会”,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去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美术储备自主表现、描绘。因此,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有选择,敢表现,可发展。
如人美版六年级《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作业设计如下:(1)至少运用2至3个图形进行魔术组合(简单);(2)至少运用4个图形进行魔术组合(中等难度);(3)运用5个以上图形进行魔术组合(最难)。
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便有据可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面对这些备选“菜单”时,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更高层次的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同学间各展所长,共同进步。
三、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需求差异——设计个性作业
由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美术课堂中既有暂时举步不前的后进者,又有遥遥领先的佼佼者,但无论是哪一类学生,藏得深浅,他们都需要被发现、被挖掘,美术课堂应是他们个性化的展示舞台。美术作业设计既要针对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有指向性地提供能促进他们发展和前进的作业,又要对后进生提供辅导式的、帮扶式的作业,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学习难度、能促进个性发展的作业。
如湘版九年级《幽默与智慧》一课,教学案例中提出这样的作业要求:(1)题目1《我和妈妈》,题目2《我和XX老师》,题目3《同桌趣事》自选其一尝试用漫画来描绘一个情景。(2)在描绘漫画情节的过程中,也许你会遇到脑子里想得到,手上却画不出的困惑,可以参照老师给出的简易小人物。(3)如果有同学的想法在画面上不能完整表现,还可以运用文字旁白、说明的方式来增强表现效果,弥足画面不足。
后两个作业要求直指学有所缺的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引导他们主动运用元认识监控策略参与练习过程,促进学习的有效发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启迪了智慧。
四、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关注学习方式差异——设计多样作业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美术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迥然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差异,善于利用学生差异,将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有的学生擅长手工制作;有的学生喜欢并且有能力较好地独立完成练习任务,有的学生却需要合作或他人配合才能完成。看似相同的学习活动中所蕴藏着的差异是相当深远的,对某一个学生有效的练习方式,对其他学生可能未必如此,因此美术作业的设计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有效标准,有效的美术作业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需求。
如浙美版五年级《民乐放光彩》一课,我发现了这样一些供学生选择的作业:(1)绘画:①临摹画民乐:临画出不同造型的民乐,可用点、线、面来表现乐器上的花纹。②设计创作新民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自己动手来设计未来的民乐造型。(2)造型:①动手制作民乐: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尝试通过拼贴、泥塑等方式来制作一种或几种乐器。②剪纸成形:利用乐器的对称与不对称外形,剪出有镂空花纹的漂亮乐器等。这时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练习,达到作业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多样化作业设计的优点在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带有个人意味和痕迹的形式来进行作业表现,充分显示他们的个性倾向性,体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美术课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总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美术作业,一定可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逐步将“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
(赵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