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部分教师对于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导致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简单单一、传统落伍,不仅没有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没有起到活跃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由此看来,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自觉的开展英语学习活动,还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创新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下面结合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构建学生主动发展的英语课堂。
一、转观念,重导入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是新课学习前的必要准备,承担着为学生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小学生本身缺乏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兴趣,更加需要在导入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构建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做好铺垫。要想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导入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经过了课间活动,学生的注意力还没能及时的进入新课学习中来,这就要靠创新的导入来吸引学生,为学生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视”即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刺激。例如,在新授文具类单词时,利用学生身边的文具,直接进行实物教学。教师手拿橡皮,新授“rubber”这一生词,学生也会积极地拿起自己的橡皮跟着老师一起模仿读音,这比单词卡片或者PPT展示的效果要直观的多。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很长,时常会拿着自己的文具做些小动作,而实物教学导入恰好利用了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除了利用实物来直观的导入,教师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行有效的导入。在新授动作类单词:run, eat, sleep, drink, talk时,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这些单词,让学生猜一猜,做一做,一边做一边学,有利于学生对于单词意义的记忆。
“听”就是在听觉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刺激,用声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8 We’re twins中,教师向学生呈现了课本中人物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不仅操练了 “Who’s he/she?”的句型,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除此之外,歌曲也是很好的吸睛手段。小学英语儿歌简短而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只要一听到英文儿歌,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歌曲上来了。当然,歌曲导入并不是随意的一首英文儿歌就可以放到导入环节,必须是与新授内容相关的。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7 On the farm中利用英文儿歌《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开始课堂教学,这首儿歌中有很多动物的叫声,学生喜欢跟着歌曲一起模仿,同时也涉及到很多本课新授的动物类单词。利用歌曲进行先一步渗透,有利于后阶段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习得。
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导入环节不够重视,认为这个环节可有可无,没有充分认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造成了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的效果,最根本的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新课导入环节。学校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听课、评课、优质课比赛等教研活动,让教师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交流新课导入的经验,促进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激发教师智慧的火花,不断创新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积极的进行各种尝试,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实现主动发展。
二、精提问,巧激趣
课堂提问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并不陌生,老师们都会运用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对于小学英语这类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课堂提问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小学英语课堂的一种常态。有效的提问能够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部分教师由于在课堂提问的技巧方面还不够丰富,或者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不能灵活熟练的运用课堂提问,很多提问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启发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例如,教师每节课上课时都会和学生进行日常的Free talk,这一环节很有必要,但是教师总是以“How are you?”开始,然后学生固定不变的用“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回答,然后教师再回以“I’m fine, too.”这种一成不变的提问回答模式不仅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教师不仅要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善于提出问题。为了能利用课堂提问这种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促进小学英语主动发展课堂的构建,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的准备,精心的设计问题,恰当的选择使用课堂提问的形式,适时的进行课堂提问,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始英语课程的学习之前,可以先问一下学生学习英语有什么用呢?让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回答,逐渐渗透学习英语的好处,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下,产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主动的学习英语。进入英语课程学习之后,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把握难度。提问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问过于难,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新授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有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的Story time新授时,先提出问题:Is this Mike’s pencil?来引出新句型This isn’t my pencil. 接着提问:Where’s Mike’s pencil?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层层递进,学生的语言输出量逐渐加大。在逐步增加难度的过程同时也留给学生吸收新知识的时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三、配插图,设情境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材中,设计编排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插图,与教学内容相配套。这些插图迎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直观的表达,对小学生形成直接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对于学习的内容产生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英语教材中的这些直观有趣的插图,也是老师们运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很好的道具。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新课导入环节,老师可以直接把教材中的插图运用投影仪放大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形成对于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7 Chinese Festival的Story time中有四幅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插图,图上向学生呈现了四个传统节日的活动和食物,教师以四幅图为主线,配合插图,学生能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这些教材中的插图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加上运用这些插图的方法不恰当,经常舍弃插图中原有的情境,然后重新生搬硬套地设计新的情境,远远没有发挥出这些精心设计插图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还需要丰富老师运用教材插图的技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善游戏,热氛围
游戏活动对于天性爱玩爱动的小学生来说,就具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很难长期保持,所以在课堂上必须要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游戏是首选。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就算是最基础的操练游戏“开火车”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灵活的组织游戏活动,也可以达到新课学习前的热身目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从而构建主动学习课堂。
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活动导入新课学习,但是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就需要结合学习的内容,紧紧的围绕着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一些游戏活动,也可以自己编排设计游戏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组织游戏,让学生的手脑并用,在身体动起来的同时,思维也活起来,从而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主动的探索新知。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5 How old are you?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课堂导入阶段设计了复习导入,复习重点是数字类单词。为了能在导入阶段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快速反应游戏:学生手持不同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字,持有相应数字卡片的学生迅速起立。这个游戏不仅巩固了上一课时数字的教学,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