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优质课堂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但不能给学生遗留困惑的问题。对于发生在课堂上的上述现象,老师应该立即抓住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成因,找出避免类似错误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既可以使犯错的学生“刻骨铭心”,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警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事实上,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来解决问题,避免错误,这也是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最容易“出彩”的地方。
“把时间还给学生”,是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有的老师往往以此为借口,在无任何学习要求的前提下,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整堂课读书、背诵、做练习等,浪费课堂时间。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只是一种教育理念而已。如果将这个理念引申为“只有考上大学,学生才是学得好、老师才是教得好”的话,实在不敢苟同。因为从升学的角度看,确实就是有大量教不会的学生存在嘛!应该承认,人在智力上的差距是要比体力上的差距大得多的。因此,要研究和搞好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与检查反馈也不应该一刀切。在教学中,如果老师没有要求地将课堂放给学生,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适从,无所事事,甚至干脆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哪一阶段给学生,怎么给学生,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老师该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设计好。在课堂上,我们如果做到了“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用思维的时间开掘思维的空间,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会用“过程”产生知识、形成技能,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才会真正成为智慧形成和生命成长的过程。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