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第一,角色转变。由“教者”到“学者”的转变、由“师者”到“行者”的转变、由“传授者”到“组织者”的转变和由“牺牲者”到“创造者”的转变,一句话,即传授者变为促进者。其实,孔子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下的老师,怎么还能自以为自己必定比学生懂得多呢?所以,我们没有理由高高在上。另,随着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孩子们方方面面的意识都在加强,他们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思想。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一味地迁就孩子,师道尊严,我个人觉得还是必须的,但不能强化。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迷惘会犯错甚至会不知天高地厚,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以教师这个角色,去纠正他引导他。总之,我们亦师亦友,只有我们真正地去了解他们爱他们,蹲下来,融进去,与孩子一起成长。
第二,行为的转变。说到底,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必须基于学生,根据学情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我个人觉得有水平的老师,没有非常详细的教学设计,他的教案在心中,在他平时的积累中,课堂上他能够很好地利用课堂即时的生成资源成为当前的教学资源,来达成教学目标,使自己的课堂开放又不是严谨。这是需要足够的实力的。
第三,观念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观、教学观、目标观念。观念不变,所有的行走都是不能到达远方的。所以,我们必须真正从内心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我们也是一直在努力,可是,在目前班额情况,备课任务繁重以及各条线工作纷繁的环境下,如何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和美人生奠定基础,是需要我们用心思考的。总之,不管新课程如何改革,作为教师都要有更好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因此,我觉得: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引导广大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这才是我们一切转变的立根之缘。
(刘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