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
武进区芙蓉小学 吴敏
周末在家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读完毕后逐条对照,感触颇深。现就“专业理念与师德”中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这一点谈谈我的感受。
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是一直在关注的。并且也是一直努力的去做到。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更是要在这点上下功夫。在当今这样的教育形势下,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对象,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障碍,缺乏应有的生命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耐受能力,而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教育已成当今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他们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任性、懒散”。小学生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因此,他们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委屈就受不了,与父母或老师情绪对立,盲目反抗,一时冲动下就有可能做愚蠢的事。面对一幕幕惨剧,有关专家认为,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和人性等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自然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可贵。平时我也经常利用周五的队课时间进行生命教育。寓生命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会体验、诠释和选择,并形成有关生命的价值判断。
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我们在关注着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今天,要思考儿童生命的抉择能力,我们要努力地让孩子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