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航者
发布时间:2013-10-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webmaster

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航者

朱华凤

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他对课外阅读可谓推崇备至: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真正的阅读,在他看来,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的人不是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说的一句话一定会引起更多普通人的共鸣:“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课外阅读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大的。二十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一:家庭方面

有的家长观念错误,不主张甚至反对学生读课外书,不管学生兴趣、天赋,硬逼着弹钢琴、绘画。白天在校学习、晚上补课、双休日请家教辅导,学生不堪重负,无心情也没时间读课外书。即使有一些家长知道看课外书的重要性,但在教孩子看书的想法上出现了一些小偏差,他们在孩子的看书上限制太多,认为要多看作文书,要看名著,不必要看儿童文学,认为那是影响学习的“野书”。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书,可不知道买什么书,结果是家里书很多,适用的却很少。

:学生方面

小学生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低下,缺乏自觉能性,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干扰。因此,对书籍的选择能力低下,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学生对“小燕子”“周杰伦”……的熟悉远远超过对名人、名篇以及历史、天文等知识的了解,阅读主动性不强。同时,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变化,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迁移,节假日情愿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收看无意义的电视节目上,也不愿阅读一本有意义的书籍,从而错过了良好的学习时机。

:教师方面

目前,存在着部分教师语文教学意识不强,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他们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大量地开展“课堂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教学比武等活动。而忽略了课外阅读指导的探讨与研究。其次,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素质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所以不得不通过课内作业课外补的形式来弥补,挤占了学生已经少得可怜的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第三,由于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意识淡薄,从而使较多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指导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

:学校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越分越细,越来越多,小学教育科目也越来越多,学生负担也越来越重。并且在不彻底的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完全脱离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空隙为课业塞满。其次,在知识经济的冲击影响下,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递增。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逐年增强,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室)的大量藏书给学生开拓了一片摄取知识的新天地。但是部分学校,对图书馆(室)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大量图书没有及时借发给学生,无形的影响着知识的有效传播,造成了文化知识的浪费。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加强,以新的方式加以指导。

怎样提高学生阅读效果呢?快乐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

快乐阅读,指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创造机会让他们毫无思想负担地读一些力所能及的趣味读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指导及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鞭策下,学生自始至终能较主动地克服他自身的畏难、懒散等消极心理,从而达到阅读的成功。这种“成功的欢乐进而又会迸发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首先,树立新观念,让学生轻装上阵,这是快乐阅读的基础。

    在浩瀚的书海中,读哪些书呢?读有用的书一直是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书是家长给孩子的首选读物。由于有了销售的市场,书店里,作文书泛滥成灾;班级书架上,作文书独占鳌头。有趣的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与之成反比例。我并不反对这种功利性的读书,在一个意志坚强的成人读者那里,它有时确有一定的作用。然则,把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灌输给注意力有限的学生,往往有拔苗助长之嫌。首先,书籍给予人的往往不是即刻起作用的东西,也就是说读书并不具有那样一种实用性,让人读了一本书后,就立刻变得聪明。“书的实用效果一般来得很晚,有时往往是多年以后才起作用的” (目黑考二《不要强迫孩子读书》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其次,“有用”与“有趣”似乎是一对矛盾,有用的书往往目标过于明确,少了轻松愉悦的心态,读起来枯燥乏味,使刚刚步出了教科书之痛苦的小读者又栽进了另一个深渊。读有用之书之累,想必每个有一定阅读经验的成人读者都深有体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头痛,而对一本有趣的小说却手不释卷的原因。一个有意志力的成年读者尚且如此,何况小孩子呢!作文书是比大人们的专业书籍更面目可憎的。

    因此,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笔者认为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把读物的趣味性摆在首位。提倡“无为”而读,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的建筑自己的幸福”,教育还在于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幸福与快乐。而我们则常常给孩子制造痛苦,还冠冕堂皇地说这是对他们好。日本《读书杂志》发行人目黑考二的几句话令我们为师者深思:“我倒不是认为老师劝孩子们读书有什么不好。问题出在老师劝学生读某本书时,往往在嘴上说他认为某本书特别有意义,孩子们可以读一读。可实际上老师在向学生推荐某书时,是否真的因为那本书有意义才让学生去读呢?”孩子们又不是傻瓜,他迟早会识破这种骗局的。

    在儿童读物中,魅力经久不衰的恐怕要算童话、谜语和儿歌了。尤其是儿歌和谜语,更受初读者欢迎。儿歌是儿童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儿童从儿歌里获得温馨的母爱,获得童年的欢乐,也获得了语言上的训练和培养,以及知识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启迪。人是从儿歌开始走进艺术之宫的。儿歌的语言,犹如百灵鸟的歌唱,天真、自然、活泼、轻快。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恰似清泉流进夏日的心窝,精神上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谜语,短而又短,简而又简,寥寥一二十个字,以生动的形象、巧妙的比喻,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孩子们眼中最为显著的特征,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联想、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艺术想象的能力。这是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欢乐中进行的,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效果。阅读谜语,如同智慧树下捉迷藏,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放手让孩子们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吧!用不着担心读物的庸俗低级,在少儿读物中,书的思想倾向一向纯洁、健康! 

其次,创立新方法,使学生“屡战屡胜”,这是快乐阅读的关键。

    黑格尔说过,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恩格斯说:真正有价值的方法可以长久地启人心智、发人深思。一个创新型教师,其教学方法犹如源头活水,用之不竭。促使学生快乐阅读的方法很多,笔者以为下列几种可以首选:

    1.“首战告捷”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第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一定要精心策划(不包括儿童在这之前已开始的个别阅读活动,这里所谓第一次,指第一次集体阅读)。通常在一年级上学期学完汉语拼音就可安排课外阅读。为了确保每个学生快乐地阅读,使他们觉得阅读是一种美好欢乐的事,教师需努力做到:

    ⑴选择特殊的日子,并提前通知孩子,让课外阅读日进入倒计时,让孩子们似迎接节日一样等待它的到来。

    ⑵安排在课内进行阅读,以便学生遇到疑难时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⑶统一课外阅读内容,没有统一课外读本的,教师事先需抄印好,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横向比较,及时检测。

    ⑷选择内容宜少忌多,宜浅忌深,宜趣忌乏。

    ⑸帮助每一个儿童顺利通过阅读,并为他们的小小成功欢呼。

    ⑹赠送有意义的纪念品,让孩子们像欢度节日一样记住第一次阅读的甜滋味。

    ⑺富有启发性的结果。

2.“量体裁衣”法。此法适合课外阅读的任何一个阶段。指根据儿童的阅读实际,对难度不一的读物分别对待:古诗,适合集体吟诵,加强记忆;成语故事,则允许他们对深奥的故事内容不求甚解,熟读标题即可;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在阅读初始阶段,原则上不提倡儿童自读,可采取“你讲我听”的学习方式。“量体裁衣”法同时也要求教师针对不同起点不同能力的儿童给出不同的阅读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在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阅读,“跳一跳,摘到桃子”,其乐无穷也。

3.“带课题阅读”法。即让孩子们带着某个特定的感兴趣的问题,有探究性地去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8页)。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激发其学习的冲动和欲望。“带课题阅读”伊始阶段,教师要在拟题上加强引导,提倡围绕同一课题阅读。而后,在学生阅读水平渐高时可依据个人喜好,任选一题,独立阅读;亦可以小组合作,去搜集资料,获得知识,进而获得结论。

   “书到用时方恨少”。当一个人遇到了某个课题,当他面临需要解答的问题时,他就会去求助于书。孩子们更不例外。就在他孜孜以求的时候,他的周围不可思议地出现了一种“有趣的连锁反应”,即他生活的空间不断地被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包围了:去书店时,会发现与自己问题相关的新书;在同学的书架上,在报纸上……这种出乎意料的相遇带来的喜悦及答案恍然大悟后的愉悦都是令人刻骨铭心的。

    4.活学活用法。即根据小学生爱仿效的特点,让他们的所读有用武之地。让他们在阅读一些结构上极有特点的文章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从而尝到阅读的甜头。倘若把质量上乘的仿写文积累起来,编印成册,则更能给儿童一种成就感。这样,让小学生那种潜在的创造性得到了挖掘。

    5.趣味检查法。利用多种有趣的形式经常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效果,达到激励促进的作用。克鲁普斯卡娅说:“布置家庭作业,缺乏检查,只有间或检查一次也会使纪律松驰” (克鲁普斯卡娅:《布置家庭作业的方法》)。对孩子们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也是如此。不同读物可有不同的检查方式。如检查“谜语”的阅读效果,“谜语大竞猜”是顶受孩子们欢迎的。每期大赛定一个主题,如动物类、植物类、人体器官类、自然物类。由孩子们自己事先独立选抄好不为众人熟知的谜面,再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里在教室登台亮相。这样,实际上每个人都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制谜手,又是猜谜手。按累计得分高低进行“日谜手”、“周谜手”、“月谜手”的评比活动,同时,给阅读效果作出等级评定。为了成为猜谜高手,孩子们开始博览谜语书;为了成为制谜高手,他们不惜买与众不同的谜语书,从中筛选并学习,并且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学着自制谜语。学生从会读到乐写、会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吗?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上各种方法不一定要同时运用,可结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灵活选用。 

    第三,设立新奖励,让学生勇往直前,这是快乐阅读的保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愉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奖励主要有如下几类:

    1、头衔类。顾名思义,授予学生各种荣誉称号也:“阅读之星”、“小高尔基”、“小鲁迅”……与世界大师们并驾齐驱,是每个小读者的心愿。此外,还可以用成功小读者的名字命名,如“李芳阅读日”。

    2、特权类。给成功的小读者一些“人无我有”的特别优越感,如在国旗下讲话的殊荣;掌管图书柜钥匙的兴奋;无限制借书的快乐;免费逛书店的幸福……

    3、物质类。一本有趣的书,一块新颖的橡皮,一个精致的电话本,都是发动孩子们在书海中探索的“马达”。物不在多,而在于新也。

    当然,上述三类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但是不管哪种奖励,都要讲求新颖,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最后,应当指出,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多读,只有自己是儿童读物的读者,才能成为指导者;其次,要加强计划性,明确各个时期的指导重点,鼓励学生在节日假期多读一点课外书,丰富课余生活。相信师生共同阅读,教师必将成为学生阅读的引航员、长明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