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案
发布时间:2012-05-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丽萍
 

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一、研究背景

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量上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五、六年级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兴趣上要求小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习惯上要求小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能力上要求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校属于较大规模的偏远农村小学,这些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近几年来,我校图书室藏书量达一万多册,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可读性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然而,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他们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么丰富的资源,居然躺在书架上睡大觉,无人问津。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时间完全用于纯粹的疯玩,或沉迷于游戏,看电视连续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很差。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为流于书本表面的囫囵吞枣式,只注重情节或图片,每日坚持阅读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仅限于有趣的画报,或故事性强的故事类书籍,阅读量离课标规定数也是差之甚远。学生作文差。有些学生尽管是高年级了,作文构思却千篇一律、毫无创意,且词汇贫乏,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均因学生未博览群书,未开阔视野,没有积累所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及有效指导已迫在眉睫。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界定

1)“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有效指导是意味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老师介入指导,使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实效,即通过阅读,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并能将课内外的知识贯穿起来,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受益,得到成长。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启迪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做人。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意识,促进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

3、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属于行动研究。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突破口,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不断改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卓有成效。

三、研究内容

有效指导之一: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最主要的影响来自阅读内容。

指定阅读之——经典诗词诵读。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为了让孩子们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和传统美德的熏陶,高年级学生结合《日有所诵》,每学期背诵经典诗词20首,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散文诗的名段,每个年级每学期再背诵10句名言警句。

指定阅读之——经典文学类作品

 1、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读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每学期课本上都有《我阅读,我快乐》推荐的阅读书目,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课外优秀读物,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以课内阅读的名家作品带读。

在课内阅读中有很多的名家作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推荐学生阅读名家的其他作品,起到以一篇带读几篇,带读一本的作用。

 3、推荐年级阅读书目。

 高年级学生由于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增加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根据阅读目标为每个年级推荐10本阅读书目。

指定阅读之——实用类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也是为了与人交流,在第三学段明确提出读书笔记”“应用文”“记实文想象文四种文体的概念,并倡导要让学生学会写常见的应用文。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增长学生各方面的见识,就必须关注时事,重视实用文体的阅读。实用文体包括人物传记、新闻报道、科普类文章、调查报告、读书笔记、书信、演讲稿、日记等等。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掌握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

有效指导之二——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

阅读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独特交往形式。她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要让班级形成一种读书氛围,让这种氛围来感染学生。

 1、成立班级书香角

每一个学生家里都有一定量的书籍,每个学生的书籍都是不一的,所以成立班级读书角,实现书香的传递,通过相互的资源共享,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爱读的儿童读物。同时规定班级读书角中的每本读物半学期更换一次,以保证书源的充足与新鲜,吸引更多渴求知识的小眼睛。

 2、固定阅读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720——730为晨诵时间;

 每天保证学生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

 月最后一周的班队活动课为阅读指导课;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安排30分钟阅读时间。

 3、课外阅读与班级活动相结合

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学生参加活动时,神经系统紧张,表现欲增加。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就想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来增强学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1)读书成果的展示活动。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班级活动,如好书推荐” “精彩片断诵读”“读书小报设计”“读后感写作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读书日活动是刺激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展现学识能力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不定期的举办教师、家长、学生读书日活动。通过活动,家长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掌握学生读书的爱好,学生也在家长面前充分展示了读书的才能,提高了读书的兴趣。

 有效指导之三——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

 1、重视课外阅读过程,推行课外阅读的多种形式

1)多次分层阅读

一本书如果单单让学生自己去读,没有老师参与指导,可以说这样的读书只是进行到最为表层的一面。只有当学生深入到一个个章节,一个个任务,一一个词一个个句,这样的阅读是有收获的,一个学期中如果一个班级能真正地读好一本书,这样的一种阅读引导是有效的。

2)开展专题阅读

围绕专题开展课外阅读,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目标更为明确,重点更为突出。好的专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而让阅读的效果事半功倍。开展专题阅读,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的深入。

3)推进师生共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首先教师自己扎进书堆,然后从推荐阅读的内容入手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利用自己的示范朗读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做好经典名著的点拨与讲解工作。教师应是经典名著的普及者,只有教师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在对精典的解说中使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

 2、丰富课外阅读过程,以记录、听说、写作相结合

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有效指导之四——各类型阅读指导课的开展

 在以往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去阅读,而对学生的阅读不作指导与反馈,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或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去阅读。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体验的交流,开设课外阅读课,使学生真正去阅读,真正会阅读。

1、好书导读课。一本好书先有老师阅读,在老师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因为对作品产生了一定的感悟,由此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以此,选择导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走进书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人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也可对一些经典的,能吸引学生阅读、唤醒阅读兴趣的片段或章节进行导读。

2、好书推荐会。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3、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4、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高年级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5、阅读交流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阅读交流让阅读的过程不再是被动反映,简单的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参与,积极的创造的过程。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回应了所阅读的文本,让阅读成为思考的过程。

6、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献资料,在对这些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2、调查研究法。通过听课、问卷、观察、谈话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了解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加强研究的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提出了当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有效指导的策略,是否有效,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我们课题组将围绕研究方案逐步实施,在行动中反复验证、不断调整。

五、研究规划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

1、准备阶段(201112月——20122月):完成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组成员,启动研究。

2、实施阶段(20123月——20135月):按照方案实施研究,抓好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

120123月——20126月,围绕研究内容中第一方面展开研究,重点进行理论学习,研究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

220128月——201212月,围绕研究内容中第二、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研究如何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及落实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320131月——20135月,围绕研究内容中第四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怎样开展好各类阅读指导课,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3、总结阶段(20136月——20137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主要有研究报告、相关论文、课堂教学现状、学生素质展示等。

六、研究组织

组长:周丽萍

组员:刘亚华、刘云洁、朱华凤、单银娥、高玉莲、赵惠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