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朱春漫  马桂玉

 [摘要]  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情境认知理论及建构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学习,以及阅读部分优秀案例并对其就设计作用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思考,得到问题情境设计的主要方法及注意点。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原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多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相关理论

1、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依据情境学习和情境认知理论,知识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在一定情境中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能有效地迁移到多种情境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技能,针对某些知识点,运用多种教具、媒体,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才是更有效的。

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适合课堂活动的问题情境,以诱发学生的念头,引发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活动围绕这些问题情境而展开,并通过这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二、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   “加法交换律”教学实录片段

师:从前,有个人养了两只猴,他早上给每只猴4个栗子,到晚上再各给3个栗子,猴子对这样的安排很高兴。可是过了不久,猴子不高兴了,它想:怎么越来越少了?它们对主人提出抗议,要求增加栗子。这个人一想,说;“那好吧,就早上给3个,晚上给4 个吧。”语音刚落,猴子就马上手舞足蹈,高兴极了。

(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猴子太笨啦!

师:为什么?

生:34等于743等于7。(板书:3+4=4+3

师:其实猴子是不懂得一个数学规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师:现在你们能举出哪些“加法交换律”的例子?

……

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薄弱,这样设计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所感兴趣的,符合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原则,从学生的“哄堂大笑”中可以看出这个情境已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很有兴趣地参与到问题研究活动中来。

案例二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片断

实验: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交流: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

教师设计实验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圆锥的体积公式是通过实验研究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得来。这里老师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增加了对比实验。分成的6组中,其中4组是让学生了解“圆柱与圆锥在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进而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另外2组是一个比较,让学生知道如果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或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或圆柱与圆锥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情况下,两者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案例三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片段

谈话:这节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看钟,说出是几时几分)

板书:xxx

补充:平时说时间,一般不带秒。

谈话:那今天是几月几日呢?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xx

补充:为了说得更明白,我们还可以加上年。

板书补充:x

指出: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它们都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名称。

想一想:都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名称,那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吗?

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联想 “时、分、秒”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学习“年、月、日”上来,使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学生就有了探索成功的桥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加工与提炼,使之成为有序的、指向明确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才能发挥创设情境的最大效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