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目标
陆榕
构建高效课堂,备课是先导,是关键。回顾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当自己精心备课后步入课堂,课就上得顺畅;当自己的课前预设全面又细致,课堂就上得有灵性。但是很多时候,我常常是课前粗枝大叶构思一下,就没底气地走进了课堂,课堂上不但自己出洋相,更感觉地是对学生的愧疚。怎可言课堂高效?
以前,我照搬教案上课的情况很多,但一直都是浑浑噩噩,很少研究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和理念。今年开学后,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时,我没时间自己钻研文本,就决定照参考书上那个教案上。我仔细地看了一下教案,突然发现教案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晰,而且,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我似乎豁然开朗。备课时一定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且每一课时、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都应当清楚、明白。目标确定后,再思考,为达成这些目标,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法,学生用什么学法来学?
下面就举几个我教学中的例子来说明。
一、《拉萨的天空》第二自然段1、2两句的教学
这两句话是这样的:“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鞠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从第一课时的教学反馈中,学生对这两句话的意思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当时我就想,这两句话是否还要教?如果要教,教什么?怎么教?最后我确定教。那么教学的目标确立为什么?就是要渗透“夸张”的写法和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俗语的特点和魅力。怎么教?最后我决定,为让学生初步感受“夸张”的写法,我出示了采用“夸张”写法的典型古诗——李白的《夜宿山寺》。为让学生感受俗语的妙处,我又出示了三四句俗语,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二、《蒲公英》一课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教学这一自然段,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提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做到感情朗读。第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随风飘荡的蒲公英种子,你心情怎样?”学生可回答“快乐、自由、幸福”,然后请你把自己当作蒲公英的种子,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自然段。第二个问题:“当你看到这些小小的降落伞,你心中怎么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总结“喜欢、羡慕”,再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既让学生多角度理解了课文感情,又训练了朗读。
三、《哪吒闹海》一课
第一课时的读书目标,我确立为“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采用指读、小组读、选读、齐读、范读、比赛读等方法,让学生做到正确、熟练朗读。第二课时,我在第一课时的朗读目标基础上确立了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的特点。如第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原因,为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设计了想象说话训练:想象东海龙王父子干的坏事;想象老百姓的埋怨、议论;想象哪吒怎样下决心?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学生充满了对龙王父子的憎恨,对老百姓的同情,感受到哪吒的勇气之大,决心之坚定,读起来也是声情并茂。
当然,以上三个案例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可行,是否能促进课堂高效,是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商榷的地方。但是,至少,课堂目标明确,并为实现目标选择教学的方法,让我的课堂不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