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关于课堂生成的随想
发布时间:2011-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汤夏芸

           

关于课堂生成的随想

江苏省武进区芙蓉小学  徐君

1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但是深入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不少老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一旦出现差错,恐慌不已,生拉硬扯地纠正错误,甚至不顾及学生自尊心而呵斥。如果我们转变观念,视这种“意外”情况为难得的课程资源,就不仅能呵护了学生个性,还让课堂生成了“亮点”。

前阶段,在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学校一位低年级老师执教《世界多美呀》这一童话故事时,就出现了“意外”情况。在阅读理解“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这句时,老师引导学生先想象从洞眼里看到的美丽世界,然后激发学生想象小鸡当时的心理活动。开始几个学生都想象此时的小鸡很急切,想快点啄破蛋壳看到美丽的世界,后来突然有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我啄呀啄,啄呀啄,啄了这么长时间,才啄出这么一个小小的洞,还不如不啄呢!”这是一个多么有个性的女孩,而且也代表着现代独身子女的典型思想。然而,这个小小的“状况”是我们课前没有预设到的。老师是如何应对的呢?请看:

师:其它小鸡也这么认为吗?

生(另一个):如果不啄的话,我怎么看得见美丽的世界呢?

师:是呀,如果不啄,就永远只能看见黄乎乎的世界呀。小鸡呀(师面对刚才一位“不如不啄”的小女孩),你还想啄吗?

生(“不如不啄”的小女孩勉强点点头):想。

虽然,这位老师当时没有伤及小女孩的自尊心,而且也通过追问纠正了小女孩的错误思想,但是,这种纠错,有点生硬,缺少对学生个性的呵护,小女孩想法的改变是因为必须改而改,而不是彻悟。当时,如果老师能敏感地抓住小女孩的这一与文本相背的思想,调整一下预案,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巧妙地设疑打趣,促使小女孩在不知不觉之中顿悟而转变,这样,不但呵护了这位小女孩的个性,唤醒了她的认识,而且以这位小女孩认识的变化为线索贯穿课堂,也促使其他同学更深刻地领悟了童话的内涵,那么,这堂课也因差错而更加精彩。

2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对于魏书生老师的这段话,我有深深的体会。请看我在执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个片段:

生:老师,你能告诉我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到底是在楼上还是在船上?

学生突然冒出这个问题,我完全没有预料到,怎么办?避而不谈肯定不行,快速回忆备课资料,仍旧找不到自信的答案。心里不免紧张,但是我内心意识到,这看似不和谐的意外之音,如果处理得当,说不定能现出一番别样的风景,有效地生成意外的惊喜,并解决我们老师忽视的教学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何不与学生们坦诚、平等地一起来探讨这个答案呢!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我这里也没有最好答案,你们思考一下呢?

1:老师,我觉得诗人应该是在船上,“白雨如珠乱——入船”,只有在船上,他才能观察得这么仔细,才会有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

2:我也觉得诗人应该在船上,这是“醉书”,喝了点酒,在船上摇摇晃晃,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3:是啊,书上有一幅插图,小船上站着的肯定就是诗人。

4:不对,从最后一句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从望湖楼上往下一看,才看到雨后的西湖像天空一样开阔平静的。

……

一石激起千层浪,“楼上”“船上”争论不休,我一边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意见,一边快速理清自己的思绪。

师: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再仔细读读这首诗,想象这画面,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诗人,你会置身于何地呢?

学生开始入情入境地思考,不一会,就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了。

1:我觉得诗人一开始是在船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美景,正当他有些醉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诗人赶紧把小船划向岸边,等他赶到望湖楼上时,天已经放晴了,望湖楼下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就尽收眼底了。

教室里居然响起了掌声,我也不禁微笑点头,为之喝彩。

2:我还有补充,诗人从船上来到了楼上,天就放晴了,这更说明这雨来得急,去得快。

3: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借着浓浓的酒意,诗人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一片段中,我利用课堂资源,师生平等交流,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由于这一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使每一个学生都更认真地研读诗句,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从文字到插图,由表及里地分析,再现出了古诗所描绘的当时之情境,使模糊的问题越来越明朗清晰。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探究发现,也使作为教师的我如临其境,同时感受到学科文化、学生热情的魅力。

3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思维发展不同,道德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认识、情感体验也不一样,而这些,也正是彰显学生个性魅力的基础。我们应该辨证地处理预设和生成,如开放我们的课前预设,包括预设情境和问题,规划交流、对话和活动的流程等;开放我们的课堂,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热烈辩论的情境,让学生敢于从自己的感悟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生成精彩。

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我设置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孩子在夜里能钓上这条大鱼,挺不容易,人和鱼谁重要?你们觉得不放这条鱼有错吗?”这一问题一抛出去,就引发了学生的一场唇舌之战。在“放”与“不放”的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确,感悟也越来越深刻,最后学生一致赞同“放”,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放鱼是小事,做人是大事。从思想上唤醒了学生的道德理念。

又如,在执教《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学生对猪八戒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我抓住机会,让课后进一步阅读《西游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堂关于“猪八戒是好是坏”的辩论课:

1:猪八戒好吃懒做,而且贪恋女色,不是一个好徒弟。

2:猪八戒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一路保护师傅西天取经,没少担风险。

3:猪八戒一路误了很多事,有的时候帮倒忙……

4:猪八戒对师兄孙悟空的话言听计从,取经路上怎没立下汗马功劳呢?

…………

这一设计不但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名著,使课内课外有效结合,而且语言得以发展,用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内心观点,更能引导学生阅读之时从关注情节到关注人物个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的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