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论文 深入挖掘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作用
发布时间:2011-06-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莫玉娟
 

深入挖掘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作用

常州武进芙蓉小学  莫玉娟  

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牛津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当今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孩子情感的成长,在教学中应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挖掘 利用 德育素材

教学永远都具有教育性,而德育是教育之道。《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同样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那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 ,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 mom./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情境表演,排演儿童剧目等。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

2、讲文明、讲礼貌

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Im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在教学“Im sorry.”时,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 :下课的时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Nancy,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DavidLiu Tao约好800 去动物园,可是:Liu Tao等到830David才来,David该说什么呢?学生们在可爱的头饰面前,争相扮演角色,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Im sorry. ---Thats all right.(——对不起。——没关系。) 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场合极多,并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由此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3、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在学习4AUnit2 In a toy shop 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自在的、快乐的,而学生们的兴趣则是浓厚的,为了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我又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个动画短片——地球在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鸟儿的歌声不再有,鱼儿也不见了踪影,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请同学用英语简单的说一说两幅图片之间的不同,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最后用本单元的一首英文歌 “We are happy bees,欢快的节奏唱出了同学们爱护动物的心愿。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4、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在学完6A Unit1 Public signs,我给学生们看了几个片段,并请他们做了这样几个判断:

(1) Keep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

(2) Drink and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在电脑室里吃东西)

(3) 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park.(在公园的草坪上走路)

(4)Smoke in the hospital.(在医院里抽烟)

很明显的:(1)是良好的习惯,而(2)、(3)、(4)是不良习惯。孩子们用他们那稚嫩、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认识与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渗透德育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其中。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渗透德育的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 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入其中。

4、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