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2010.2—2010.6)
一、工作思路
市教育局在《深入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根本目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和心理负担,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切实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管理模式,高位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构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引领全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校将通过本课题的着力研究促进学校学科科研教学可持续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落实减负增效。
二、主要工作
(一)以教师阅读为平台,静练内功
教师的专业素养日益成为制约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主要瓶颈之一,也是打造一支专业化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教师阅读的多,就很难有对教材理解的深,也就难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更无法产生艺术化的课堂教学。有了教师的读书,才会有教师站得高,才会有学生看得远看得深,也才有激情下的思想深度、阅读的广度和厚度。
本学期学校推荐、组织课题组成员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专著,采取同读一本书,联系教学实践谈感悟的方式,要求每人把读书心得在校内交流,用切实有效的方式促进教师的阅读,进一步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学科素养。
(二)以日常化科研为重点,勤修外功
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行为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课题研究活动将在日常化教学研究中找准落点,彰显亮点,不断提高教科研品质。
1、与“邱”同行以“学”论教
数学子课题组举行了“先学后导,先练后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讨课,由梁晓英教师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学校邀请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听课并做了尝试教学理论的学术报告。所有教师在听、评教师实验课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展现出自主学习的经验进行边评边学边总结,这样个体研究与集体智慧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梁老师从备课到上课,都力求突出“自主”两字。课堂中老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的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了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教师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到了轻松的、愉快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之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使学生爱学、想学、会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发展,作到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取的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专家引领,寻求生长发展点
钟楼区教研室的陈玉琴教研员带来的题为《再谈减负增效 重建高效课堂》——谈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的报告。陈老师描述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扫描了当前减负态势,对其做了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她教给教师们在课堂中的行走方式:教师要迈开脚步,施展魅力,更新教育理念,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对话与体验熠熠生辉。针对“减负增效”,减什么,增什么,陈老师深入浅出地做了细致的讲解,让我校语文老师豁然开朗。最后陈老师又循循善诱指点老师们如何从课前预设,课中生成,到课后反思,唱好常态教学的“三部曲”。
原武进区教研室徐伟键主任对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给予指导,我校承担郑陆协作片数学、综合实践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区312工程小学数学骨干培养对象课堂研讨活动,区教研室马伟中老师、钱新建主任也亲临我校指导工作。我校与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联合开展“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研讨活动,邱老进行现场指导。
(三)以创新科研方式为动力,合力发展
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和反思研究,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就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教师成长模式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是何等重要。而教育教学论文更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教学现象的观察、认识和感悟,是教师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诉诸笔端,一个创造性的理性思维过程。
一学期里,我校教师共有16篇论文获省级二等奖,25篇获省级三等奖。其中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语文课堂追求高效拓展》、《优化教材资源,追求有效课堂》、《小学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