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生命线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一词的解释为“自己作主”。自主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通俗的说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科学地说: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应该以学生为本,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因此学生能否
自主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首要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
(一)转变观念,走出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郭思乐教授在他写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高中数学教师在一个班上教学一个定理,在推导公式时,把证明步骤给忘掉了,只好抱歉地请同学们自己看书。第二节课在另一个班,同样是教这个内容,教师吸取了教训,把证明步骤准备得很细致,讲授也十分顺利。他向教导主任谈起了两节课的情况,并且评价自己第二节课上得好。主任却说:“那可不一定。咱们可以测试一下。”他请别的老师就这个内容出了几道检测题,对这两个班考察了一下,结果居然是第一个班的成绩好很多。
大多数教师和这位年轻教师的观念一样,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嚼得烂烂的,然后经过透彻的分析,一股脑地全倒给学生,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非常容易,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很高。殊不知,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一只储藏知识的容器。按照这种观念组织课堂教学而产生的后果就是六年级时大多数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的双边活动体现得比较充分;七年级,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慢慢下降;到八九年级,学生回答问题就要靠老师点名了。久而久之,学生思维被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无从谈起,课堂完全成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场所。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学生主体的意识,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使之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活动能力。
适时的总结、反思、沉淀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课堂上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以课堂为依托,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有学习的地方都会有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影响(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学习自主性也越强。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启迪他们改进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学、会学、乐学。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者由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由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受目标的设置、自我效能、归因等因素影响,因此教师在呈现学习任务时,要提供具体的,能完成的目标,教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目标和任务,使学生进行尝试,以行为的结果(成功的)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并对其外部行为表现进行奖励。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信任和宣传的榜样作用都能大大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鼓励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一帮一等活动,使学生明确主动提问是积极可取的行为,应受表扬。确定一些榜样,使学生有自己的榜样,并能积极模仿,争取进步。应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参考资料,去图书馆成新华书店查阅所需信息。教师可提醒学生排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营造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的方法。
——课堂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训练场。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机对话成为人们生活常态,甚至于社会上出现了“宅男”“宅女”现象,严重的还出现了心理疾病,对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交往和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有专家研究表明课堂听讲的学习效率为10%以下,阅读为10%,视听为20%课堂表演为30%,交流研讨为50%,动手实践为75%,教会别人学习的学习效率为90%。由此可见,“教会别人”是学习效率提高的方法又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重要途径。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手段。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后的体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和老师、同学共同探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
事实上,学生常常以缜密的思维、华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就连那些生性怯弱胆小的学生,也能在众人面前慷慨陈词,侃侃而谈。通过教师的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思想,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定能生活得积极、自信、快乐。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吗?
(三)科学评价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所谓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对人的纵向比较,是自己的今天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必须承认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认知的起点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在自己的基础上有进步就值得肯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有尊严地学习、生活。
如果对蒸馒头的过程实行“开盖主义”,不断的开盖窥视,馒头反而蒸不熟。我们必须静静地等待才能收获一锅美味的馒头。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守望学生成长。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表扬、批评、惩戒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过关键是要恰到好处。对学生,我们要求教师更多的以正面表扬为主,因为表扬能使人得到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可以让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转化为优点,进而形成稳定的优秀品质。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知识探究的场所,是师生智慧交融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高效而富有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