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1——2012第一学期总结
发布时间:2012-0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汤夏芸

           

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语文子课题组学期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本课题组继续就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热情很高。从理念的更新到行动的落实,我们的工作开展扎实有效。通过本学期的研究活动,我们在理论上取得一定成果,在实践上初见成效。教师们教科研能力提高了,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的课堂效益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活动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现就本课题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情况及成果作总结如下。

一.对构建高效课堂的进一步认识。

我们认为,高效课堂首先是和谐课堂。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感受敏锐,思维灵活,记忆深刻而牢固,学习效率提高。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准确定位,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根据新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同时,掌握学情,因材施教,因学定教。为此,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要善于学习,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做学者型、创新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

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解放孩子的途径,是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体现。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使教师们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深远意义,做到思想上重视。针对一些教师的畏难情绪,我们,强调结合教学实践,渗透先进理念,开拓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堂高效。并据此写出自己的经验、体会、思考乃至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的研究并不是孤军作战,闭门造车。我们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集体交流活动,做到经验共享,互相解疑答惑,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益,我们也感受到了教科研带来的好处。因此,教师们普遍增强了教科研意识,能在实践中主动地思考、总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三.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然后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在形成文字资料。同时,我们还经常上网就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查找资料,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能站得更高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在集体研究活动中,面对面的交流辩论,也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不时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这些,不仅激发了我们教科研的热情,更提升了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

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许多方法、理论来自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听课等方式互相借鉴、扬长避短。许多教师还善于借鉴外校和名师的经验完善自己的课堂。同时,我们的课题研究指向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再加上浓郁的教科研气氛,良好的教科研风气,教师们从活动中专业水平、授课能力得以提高。

五.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解放了师生。

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总结经验,实现了专业成长,提高了授课能力,也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这正是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初衷。高效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习习惯改善了,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发展兴趣爱好,进行课外阅读……高效课堂,使教师们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体验到职业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不懈努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使这项工作真正起到了对教学的推动作用。我们深知,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探索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乘了教改的长风,继续破浪前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