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习 沙 龙
___语文_____子课题组
话题:如何做到高效?暨《如梦令》《赶海》评课 | |||||
主持人 |
周见宇 |
记录人 |
周见宇 |
时间 |
2011 .4. 19 |
参与人员 |
语文子课题组所有成员 | ||||
2011年4月19日下午三点半,语文子课题组所有成员在和谐楼会议室进行骨干教师展示课的评课活动,亦是本学期沙龙活动。
活动中,刘亚华副校长和陆榕教导现对自己执教的内容《如梦令》和《赶海》进行了说课与反思,其余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就课堂现象、课堂效果等展开讨论。
胡波 :什么是高效?标准还在于以学定教。教什么?怎么教?薛法根老师搞 “自由教学”, 提出:扎扎实实的学,学自己的语文。课堂也是一样:刘亚华老师的《如梦令》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把不同时期的李清照陈显出来,感悟人生经历,了解到她的成就与社会阅历有关。陆榕老师的重点在于指导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怎么学,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这两点就是高效。我还关注到细节一:读书时,别人已停,有两位同学依然声情并茂地朗读。陆老师没有打断他们,这一份从容让我敬佩,这就是以生为本。细节二:朗读时每一个同学都手舞足蹈,表情丰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陆老师时刻以高效为目标,这次呈现的精彩课堂是必然的。
陈丹君:今天刘校长和陆教导向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我总的印象是:刘老师的课:大气,富有内涵。 刘校长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对课程进行了新的驾驭,以旧带新,新中拓展,三首诗,三个不同的人阶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一个立体而有生命活力的李清照就这样从诗词中走来,走近了我们的身,走进了我们的心。 在短短的40分钟内,拓宽了认识,穿越了人生,感悟了不同的情怀,这是这堂课带给我的最大启迪:不能以本为本,教材是一个活性因子,教者要学会融会贯通,以点带辐射,加强知识的迁移和拓展。陆老师的课:亲切,充满童趣。很佩服陆老师对教材的钻研精神,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教者的教学切入点与众不同,她独辟蹊径,从写作运用的角度对文本做了钻研。以“趣“为中心,营造了趣味四部曲:忆趣——读趣(添趣)——说趣——写趣,从品读中体会语气词的妙处,感受不同的情感;从描写中学会用词的精确,感受想象的精彩。可以说陆老师给学生上了一堂方法的启蒙课、指导课、实在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堂课中,学生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单银娥:听了陆老师执教的《赶海》一课,颇为感动。教师声情并茂、热情洋溢,学生忘我投入、学得轻松。这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课文易懂,所以陆老师对文章内容没有作过多的纠缠,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朗读和通过想象体会赶海的乐趣。因为这篇文章的特色是语气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教给学生文章的写作方法(语气词、修辞、抓住动作等)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想象还可以在海边干什么有趣的事。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简单而高效,我想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周见宇: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高效和谐的课堂。两堂课不同的风格,共同的精彩。刘亚华老师的《如梦令》是寻美、悟美,学词、识人,把理解与想象、过去与现在完美的结合。刘老师展示了李清照三个不同的形象,这是把文本读薄,我想:短短43字如何让学生来读厚,读出情趣,这也非常关键。能否在理解《如梦令》时采用抒情小诗的形式,既让学生把着诗情画意进行到底,又能学以致用,培养能力?陆榕老师的《赶海》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教学设计简单中折射精致,教学互动和谐中洋溢活泼。
高玉莲:我想,高效课堂应该学会感受美,欣赏美 。简短的文字,唯美的图画,美好的意境,让人难以触摸的人物内心……这就是《如梦令》在教学时,刘老师抛出一个大问题“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这么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中所想。刘老师引导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
汤夏芸:记得我09年3月也上过这一课,当时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精致的语言,漂亮的课件似乎都没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效果很是糟糕,以致于我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敢再挑战古诗词。但刘老师的这一课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刘老师的这堂课处处在为学生创设“词境”, 想象三个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最后又把整体作为一幅流动的画。“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这首词语言精炼优雅,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词眼——醉,品味语言,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醉在美酒中,还醉在美丽的风景中,更醉在幸福的生活中,把握住了词人的情感脉搏。
戴丽琼:刘老师的课堂是美的课堂。一课堂里的节奏美。《如梦令》是字字敲实,句句诵读,而《夏日绝句》却是整体把握,整体感知。“词的教学密不透风,诗的教学疏可走马。”整堂课详略节奏美。顺逆节奏美,由词到诗,由诗返回到词,让学生加深了对词和诗人心境的理解。二、问答间的情感美。在刘老师的课上让人如沐春风,学生答得妙,老师引得巧。让学生去想象“溪亭日暮”中远山近水间的美景,去聆听“争渡,争渡”时少女们的嬉笑玩乐之声,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孩子们的眼前出现,还原了文字中蕴藏的美。
周丽萍:有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语文。本堂课陆老师用她的智慧、才情,薇我们展示了扎实的,生动的,循循善诱的,富有趣味的语文课堂。 陆老师充分利用文本语言、音乐、图片,激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朗读、表演,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全面体会赶海的乐趣,引人入胜。除此之外,教师还注重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导学生感悟语气词的妙处,修辞的作用,并指导学生运用语气词、动词、修辞用几句话说一件趣事,学以致用,扎实有效。
朱文波:在听陆老师和刘老师执教的这两堂课时,我一直处于一种激动、兴奋的状态,因为在本校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有个性的课堂。两位教师大胆地使用教材,进行合理地开发,整堂课不是在一味地分析理解,而是充分挖掘课文中独一无二的地方,体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生长点,打造了两堂高效的示范课。
(其余略)
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为高效课堂的实践出谋划策,反思总结。我们相信,只要只要我们不折不扣的进行研究,必然会有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