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主题作业创新设计与应用的策略研究
激活作业的“FUN”与 “FUNCTION” 2012.04.10
——小学英语单元主题作业创新设计与应用的策略研究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探索结合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作业模式——“单元主题作业”。其设计核心是以单元话题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系列任务为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围绕特定主题的一系列任务活动性作业,得到对语言的亲身体验,形成对每个单元主题的整体认识,从而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架起知识和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单元主题作业 fun function 创新设计 应用
你是否发现,学生作业本上的字体越来越马虎?而你自己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心情是越来越糟糕,甚至因为几个学生不交作业而大发雷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将和你一起从作业的类型、作业的设计和作业的效果等方面去探讨如何让学生爱上作业,认真完成作业,从而巩固和运用知识。
我的困惑:为何“作业”会使师生关系变得不和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怎样甩也甩不掉的包袱;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怎样改也改不完的累赘!有多少个学生是流着泪完成作业的?又有多少个教师是皱着眉批改作业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抄抄写写,学生写的作业总是马马虎虎,原本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作业这块“鸡肋”,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基于这一现状,我们教研组在四五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73人)中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问题和结果如下:
1. 你最喜欢做什么类型的作业?
A.抄抄写写,不用动脑筋的。( 6.3% )
B.趣味性的,有挑战性的。( 93.7% )
2. 你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提高能力。 ( 43.04% )
B.为了应付老师。( 15.19% )
C.为了考试拿高分。(41.77% )
3. 你完成作业的过程是怎样的?
A.自己独立完成,从不抄袭。(24.05% )
B.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会抄袭。(70.89% )
C.经常抄袭,甚至不完成作业。(5.1% )
4. 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什么建议?
A.作业要适量 ( 35.44% )
B.作业要有趣味性 ( 40.51% )
C.作业要精心设计 ( 24.05% )
看到这个调查结果,笔者不禁反思:老师平时因为图方便而随意布置的作业不一定是学生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作业。传统的抄写作业,使学生几乎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是抄袭。
我的误区:作业只关注“function”缺失了“fun”…
笔者分析自己以前布置的作业仅仅停留在“对课堂的强化”的功能上,只看重学生作业的“分”与“份”,而忽视了学生作业的“fun”,存在着众多误区:
误区1:作业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题。
以前布置的作业内容缺乏对单元知识的整合分析,没有一条突出的主线,仅仅把课外作业当作课堂教学的拾漏补缺,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或背诵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误区2: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班的学生受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也互不相同。因此,“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的作业必然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
误区3:作业效果缺乏启智性,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往的作业大都围绕课本语言知识点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作业内容缺乏创造力。《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一味地抄抄写写背背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
我的实践:巧抓“单元主题”,提升综合素质……
如何才能走出误区?如何使作业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笔者分析:作业的设计要有fun就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要达到function就必须整合分析单元知识,这样使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又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结合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以单元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笔者尝试了小学英语单元主题作业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一)整合知识 凸显主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作业是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如果采用机械而又重复的作业形式,势必让学生索然无味。因而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整合分析单元知识,突出一个作业主题,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 表现一个“活”字,设计自主型作业。
长期以来,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都由教师指定。教师应让学生有机会去选择、思考、体验、感悟和应用所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去思考,去体验……”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使作业成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笔者采用“单元作业超市”的形式,所谓“单元作业超市”是指教师整合分析单元的知识重难点,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主题作业,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做的、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就像到超市购物一样可以自主选择。
例如:下表为PEP Book5 Unit5 My Bedroom “单元作业超市”方案:
PEP Book5 Unit5 My Bedroom单元主题作业
难度/自评
A 第一页:设计封面主题 My Bedroom. ☆☆☆☆
B第二页:有客人到家里来时,带领客人参观This is my home . There is a living room, a kitchen,…介绍你的家,并记录下来。☆☆☆
C第三页:介绍你房间里有哪些物品:There is a… / There are…,记录下来。☆☆☆
D第四页:说说你房间里电器和家具的颜色:The sofa is red。 The air-conditioner is white…然后写在本子上。☆☆☆☆
E第五页:说说你房间里重要物品的方位:The trash bin is near the table…然后写下来。
☆☆☆☆
F第六页:把前面五页的内容合起来说一说,梳理一下先后顺序,写成一篇小短文,你真棒!
☆☆☆☆☆☆☆☆☆☆
G第七页:结合本单元的话题My Bedroom做一张A4纸大小的主题画报,把第六页的小短文抄到画报上,太漂亮了!☆☆☆☆☆☆☆☆☆☆
I周末出去玩的时候, 用“There is a…/There are…”描述你所看到的物品,回家后可以记录下来。☆☆☆☆☆☆☆☆☆☆
笔者统计4个班有63.3%选择了七项作业都做,其中第七项的主题画报设计得非常精美(见附件1),还有26.1 %选择了做前五项,还有10.6%选择了前三项。采用“单元作业超市”的方式后,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据新学期收到的家长反馈表统计:81.7%家长反映学生不用督促就能自觉完成;73.4%家长表示从学生那学到了英语。这种作业形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作业模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 体现一个“全”字,设计层次性作业。
每个班的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相同知识水平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提不起兴趣,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各层次学生实际出发,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建立多层次的作业结构,让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保证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教完Book5 Unit1 My New Teachers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单元星级作业:
星 级
Unit1My teachers单元作业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Who’s your Chinese teacher? What’s he/she like?
Who’s your science teacher? What’s he/she like?
Is your P.E. teacher strong? Is Yao Ming short?
小组合作根任课老师的外貌特征编一首chant。如:
Tall, tall, tall, my computer teacher is tall.
Short, short, short, my art teacher is short.
……
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并用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知识描述他(她)的外貌特征。Eg:I have a Chinese teacher.She has long hair,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She's young and pretty.She's very funny…你也可以做成一张小贺卡送给这个位老师。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关注了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笔者统计有80%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五星级的作业(见附件2),激发了学生的挑战能力,也挖掘了部分学生的潜力。
(二)挖掘文本 深化主题
作业不仅是对单词及句子的简单巩固,更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强化。笔者认为可以挖掘每个单元的主题,深究文本内容,并以此为载体,一步步开发并启迪学生的心智,最终达成培养多元智能和提升综合素质。
1. 立足一个“新”字,设计创意型作业。
很多老师图方便总喜欢把抄写、背诵、默写作为操练巩固的作业手段,但是时间长了,学生并不乐意做这样的作业,而且作业效果也渐渐减退。教师应该尽量把新学的语言知识与以前学的语言知识建立关系,设计一个个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业。
教学完Book5 Unit4 What can you do,笔者没有让学生听写本单元的词组,而是让他们设计一张Robot的作息时间表(见附件4),用上A、B部分的词组,学生就非常喜欢做这样的作业,而且老师还可以用这个timetable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同样的function都是为了巩固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老师和学生都已经厌烦了一贯的抄写、听写和默写,一味地机械练习让作业完全失去了fun。因此,笔者将新学的语言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建立起关系,从而设计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作业变得有趣、有意义,学生在带着欢快的心情做作业,而且记忆犹新。
2. 关注一个“情”字,设计合作型作业。
对于难度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作业,往往学生一个人当天完成不了,就可设计一些能各尽所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小组合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教学完PEP Book5 Unit2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一本主题为My Days Of the Week的活页书,可以与朋友合作的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效果超乎我的想象,从中我也感悟到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很强,个别小组制作一周Activities活页书非常精美(见附件2)。
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和自己要好的朋友一起设计,也有一些同学专门寻找美术功底好的伙伴一起合作,笔者还利用早自修的时间让学生一边展示漂亮的活页书,一边介绍一周活动I often…on Mondays….学生在合作完成作业中体验到了乐趣,从而增加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回归生活 拓展主题
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环境,布鲁姆亦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单元主题作业在经过了单元系列知识点的提炼和深化后,让学生在结合实际生活的主题中运用语言,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1. 围绕一个“动”字,设计任务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PEP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C部分有一个Task time,但是很多老师都会跳过这个内容。笔者把Task time与单元主题作业结合起来,既能强化语言知识,又能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结合传统节日,制作英语贺卡。
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制作教师节贺卡、生日卡、圣诞卡或新年卡,并用英语写上祝福语。上学期母亲节,笔者布置学生设计母亲节贺卡(见附件5),结果发现学生英文词汇量太少,很多语句很难用英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贺卡上大多数是从网络搜索的一些内容。
本学期笔者就尽量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教师节期间刚好上My New Teacher这一单元,结合Part C Task time的内容是Design a card for your favourite teacher,笔者就让学生把五星级作业“描述My favourite teacher”美化成迷你小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见附件2)。感恩节期间恰逢上完PEP Book5 Unit4 What can you do,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该单元I can...设计一张爱心贺卡送给父母。
Mum!I’m Helpful. Today is Thanksgiving Day.
I can help you. I can I can .
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出而沾沾自喜,充满成就感。因此,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可以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围绕单元主题,创编英语画报。
从四年级开始,笔者就让学生编简单的迷你小报,主要是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采用画、写、说的形式,笔者把它叫做“单元主题画报”。学完My Home这个单元,画一画自己的家,填上各个房间的名称,然后说一说:This is my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 a study, two bedrooms…学完PEP Book4 Unit3服装类的单词,画一个My Fashion Shop,写出服装的名称,并介绍:This is my fashion shop. You can see a pink dress. It’s pretty. Look at the jacket. It’s cool…(见附件6)。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编写主题英语小报的经验,形式和内容变得多样化,渐渐学会从英语故事画报上抄一些小故事和英语小知识等(见附件7)。
2. 倡导一个“广”字,设计实践型作业。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从学习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巩固英语,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1) 收集生活英语,丰富课外知识。
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到宽广的生活海洋中去寻找和搜集英语信息,通过实践性任务活动架设语言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比如上完“服装”这个单元,笔者就让学生寻找“服装品牌”的英文名,如: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PUMA(彪马)、KAPPA(背靠背)、BOBDOG(巴布豆)、MICKEY(米奇)等等。上学期利用英语节的契机,四年级开展了一次“生活英语大搜索”活动(见附件8),让学生随时留意,收集、摘抄生活中的英语,学生兴趣盎然,反馈回来的作业十分丰富。例如:Pure milk(纯牛奶),Crest(佳洁士),Oh, My Dollar!(澳门豆捞),No Parking(禁止停车)等。
学生对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英语而高兴。如果用本子记录下来,长期积累,收获可观。这样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觉学习意识。许多学生为发现或学到生活中的英语而欣喜,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
(2)创写广告标语,达到学以致用。
学习了课文中的知识如何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学完了PEP Book4 Our School,笔者布置了一个六星级作业——给我们的新学校设计环保标语,过了一个周末出乎意料的作品展现在眼前:
花园里有了Don’t run in the garden!/Don’t pick the flower!
垃圾筒旁边有了Put the rubbish into the trash-bin!/ Please keep it clean!
图书馆里有了:Be quiet in the library!/ Don’t eat and drink in the library.
楼梯的转角有了Don’t push! ……
这些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的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和拓展语言知识,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我的反思:努力取得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双赢!
“没有理想的高度就没有行动的高度,没有情感的投入就没有成功的收获,没有经验的积累就没有理论的提升。”这是笔者自己从教以来的深刻感悟。一节课或一个学生的作业都可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学习、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笔者采用单元主题作业之后,学生爱上了英语作业,师生关系重新变得和谐起来,以下综合了几点收获与体会:
1. 单元主题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意识。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单元主题作业设计自主型、层次型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智力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让每个学生完成作业后体验到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做作业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主动求知的欲望。
2. 单元主题作业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单元主题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创意型作业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合作性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任务型作业和实践型作业都扩大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空间,注重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
3. 单元主题作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大有裨益。单元主题作业的布置,不仅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或盲目抄写上,注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负担。”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以培养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赋予了小学英语课外学习以活力。可以说,单元主题作业,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取得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小学英语教师手册》[M],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 卢焕玲,“小学英语作业的改革”,《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5] 徐 敏,“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6] 戴亦英,“实践性作业设计类型”,《小学教学设计》(英语.音体美版),2004年第6期;
[7] 朱丽萍,“渗透新课程理念,改变英语作业模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