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10月学习材料-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探微
发布时间:2011-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莫玉娟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探微

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步入高年级,《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教师觉得语篇教学难以把握,难教、怕教成为教师们的共识:认为A部分的语篇内容长,难度大,都是先从BCD的单词句型着手,先扫清单词和句型的障碍,才开始A部分的课文。这样的教学顺序使学生在初学A部分时感觉比较轻松,不会有太多的单词、句型障碍。但这样的教学顺序也使学生对A部 分的语篇不重视,口语能力只停留在固定句型的机械回答,而不是整个语篇。在面对一篇新的语言材料时,只要遇上新单词或不熟悉的句型就会卡住,必须要扫清所 有的单词句型障碍,才能理解整个语篇,不会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语境来进行理解,信息集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种现象,很多英语老师尝试从A部 分的语篇开始新单元的教学,然后再进行单词句型教学。但受应试功利的影响,很多教师的语篇教学目标不明确,重视词句的讲解,忽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大敲边 鼓不进主题,没有整体性,影响了语篇教学的实效。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之见。 

一、阅读前(Pre-reading)—— 扩充背景知识,从生活走进文本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进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阅读前对学生扩充相应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语 篇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如果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会增加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布置学生自主进行语篇分析,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例如:谁?什么关系?什么话题?在哪里?什么场合?(语 境)上课时从检查预习作业开始。

教师可根据教材语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指导。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组与句子,对于一些有趣味性、文化性较强的语篇,教师可先让学生先了解相关文化。如6AUnit 7 At Christmas’是关于圣诞节的语篇,我就让学生对于圣诞节的文化、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圣诞节如何度过等进行相关的预习,学习时学生兴趣盎然。

二、阅读中(While-reading)——活用教材,梳理提炼

阅 读过程中的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阅读过程中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所提供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很多不同种的活动形式。可以说这也是一 篇语篇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语篇教学是以教材为渠道,是一个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过程, 又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但不能死用教材,照本宣科,把课文教死了,应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精读、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排序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语篇,了解文本大意,获取具体信息,培养阅读技巧,提高 阅读实效。

1、质疑——略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在教授6BUnit 6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前言时,教师先提出两个问题,‘Who does he want to write to ? How does Liu Tao know him? 让学生通过略读的形式快速地说出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提炼——寻读

6BUnit 3 Asking the wayE部分,用过去式的方式叙述了一个“抓贼”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寻读任务,查找并提炼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过去式的单词:wanted, saw, stole, ran, followed, came, turned, started, stopped, got.学生先学习,再使用这些单词造句,最后根据这些单词,结合故事情节,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不仅解决了单词教学的问题,也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了该语篇的教学。

3、任务——精读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阅读成功的关键。为此,阅读任务的设计必不可缺。Smith Elley 曾 指出:“儿童只有在被给予难度与其能力和水平相当的任务时,才会学得最好。”这说明设计的任务必须要适度。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环节,不仅要读通课文, 还要读懂课文;不仅要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还要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以任务促读,正好符合了精读的要求,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活 跃,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教完6B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前言后,让学生精读对话,带着任务,完成笔友Peter 的信息采集,并顺利完成书上‘Penfriend wanted’的填空练习。精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其理解能力。

4、表演——活读

在精读课文后,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组进行以表演加朗读的方式,再次深入课文,通过关键词提示复述课文或以表演来直观表现课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活,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阅读后(Post-reading)——有效延伸,内涵提升

读 后活动是对语篇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也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或者活动来内化语言,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同时 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提炼文本的情感目标,体现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技能,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的理念。如:5BUnit3 Hobbies’,由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谈论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基本没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在熟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重点句型,及助动词do/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以及肯定回答、否定回答;like(s)doing  something,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一篇类似于课文的短文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也可让学生叙述自己和家人的兴趣爱好,并组合成一篇小短文‘My familys hobbies’。 对学生而言,不仅让他们尝试了英语写作的乐趣,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为培养他们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引领学生从认识文本走向生活中语言的综合运用。

当然,小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语篇教学,但不能仅仅满足与此。课内教学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不仅能积累新语言知识,也能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经验。

结束语:

《英 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作了如下描述: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短文,并养成意群阅读的习惯。小学英语阅读目标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让学生读懂简单的故事和文章,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交际阅读能力以及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推理、 归纳、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语 篇教学不仅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生进入中学后,进一步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阶梯”。因此,教师处理语篇时的教学方式、教学策 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会使语篇的教学接近它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 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