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___英语______子课题组
学习内容 |
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 ||||
姓 名 |
冯琦 |
任教年级、学科 |
四英 |
学习时间 |
12.11 |
我
的
学
习
实
践
体
会
|
文化是人类穿越漫漫历史长河,唯一能沉淀下来的人文精髓。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魂。一般来说,文化(culture)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英语中以大写“C”字母开头的Culture,我们称之为“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社会科学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另一类是在英语中以小写“c”开头的culture,我们称之为“普通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礼仪、禁忌、节日、庆典等,它是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式文化对每个人固然有影响,但是最具影响力的还是普通文化和背景。它不仅影响着跨国、跨文化交际的消息传递、交流和沟通,而且对人们能否快速、有效地学习语言,提高外语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学习一门语言,不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了解、学习产生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应用语言的习惯、思想意识。学习、借鉴、吸取其精华,提高语用意识,避免中式英语、跨文化语用失误。从而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例如,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是必要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熟悉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基础,否则该语言的综合运用便是“空中楼阁”。
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吸收其先进思想,但不能因此放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爱家乡意识,增强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总之,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中西方文化产生矛盾时,对他国文化要善于将语言与文化知识相结合,同步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语言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丰富英语内涵,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