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上级文件
 
绿色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绿色学校>>学科渗透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案
发布时间:2011-10-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洪良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芙蓉小学 顾洪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学完课文,联系我们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打算?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附件

    Copyright (C) www.wjfrxx.cn;All Rights Reserved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版权所有

    常州万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