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艺术家勃留洛夫曾经说过:“艺术起于至微”;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课堂管理在于细节,名师课堂细节管理迸发智慧、传递真情、彰显人性、演绎精彩。细细品味名师课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幽默委婉的话语间展现名师独特的课堂管理艺术和魅力。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揣摩课堂教学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尽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当我看到《巧用课前三分钟》这个案例时,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在上学期进行的一项举措,让学生每天准备一个小故事或一篇短小美文,在课前两三分钟内进行全班讲说。那是我在浏览名师的博客时看到的,我仿照他的做法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透视名师课堂管理》的文中也说到:“巧妙地利用课前五分钟,可作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的确,不管是简单的背诵、解释意思、还是成语故事的讲演,都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来,很多名师在细节上有许多巧合。
《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这个细节以窦桂梅老师上的《难忘的一课》中的片段为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课堂处处闪现诗意,处处流淌灵性,处处涌动激情。窦老师把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地加工、提炼,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以情并育的效果。这篇文章中的“思乡”“爱国”之情怎样才能真正的地被激发从而形成价值观呢?窦老师并不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创设《思乡曲》音乐情境,通过感情朗读余光中的《乡愁》来感悟。文本中的爱国之情和诗歌中的思乡之愁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一堂有灵性的课离不开师生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窦老师曾这样说:“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奔腾豪放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暴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我没有直接到现场观摩过她的课,感受过她的澎湃激情,但通过网络我聆听过她热情洋溢的讲座,那迸发的是生命的激情。
课上,我微笑着讲课,与学生亲切对话交流;课间,经常抚摸学生的头,语重心长地批评,循循善诱地教育。有时,看到学生的笔、橡皮、书本掉在地上,我总是不声不响地拾起放在他们的台上,生怕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有时,我会关心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我会耐心地倾听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正是做着这样的小事,让孩子们信任老师,这就是常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除了因为他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和独特的课堂魅力外。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与他们的爱心分不开的。初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66个经典细节看似毫无联系,却有一根线贯穿着,那就是师爱。师爱是最伟大的、神圣的,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她凝聚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一个个经典细节点亮我们思维的火花,让我们伴随着名师们的智慧、艺术、魅力而驰骋教场……
朱华凤
20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