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第一时间想到,急于求成的中国家长们,会接受这样温和平缓的教育理念吗?让我决定买下这本书的是封底的一段话:
有位亲戚告诉我:“你今天的成就、名望,我一点都不羡慕,但我最羡慕的是你有这四个好孩子!”我的内心真的非常安慰、满足。
孩子,是我一生最美的祝福。
看到这样的话语让我对这个家庭非常惊异,作者黑幼龙究竟有怎样的成就,他的孩子们又是多么的出色,他是如何慢养的?怀着这一连串的问题买下了这本书。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作者──黑幼龙,现任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美国罗耀拉大学硕士。曾任休斯飞机公司经理、宏碁电脑公司副总经理、光启社副社长。1987年引进全球知名的企管训练课程“卡内基训练”,帮助企业发挥人力资源潜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太太——李百龄,台大毕业,医生,卡内基的讲师。
老大——黑立言,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先投入卡内基事业。
老二——黑立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在西雅图一所社区医院工作。
老三——黑立丽,学习非常出色,擅长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老四——黑立行,斯坦福大学毕业,自己创办公司,设计并生产婴儿安全座椅。
他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国台湾,美国,非洲等等,这些地方无论从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还是社会规范上来讲,与我们国家实在是相差太远,所以,黑幼龙在这些地方教育手段的成功,并不能完全照搬过来作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模版,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这本书虽厚,但读起来却轻松愉快。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我们自己去体会、思考家长到底要在家庭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书的前五章是黑幼龙和妻子记录四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和他们自己的思考。六至九章是四个孩子分别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最后一章则是黑幼龙和孩子们的书信。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深思:美国和欧洲的教育家聚在一起,欧洲教育家认为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子,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这让我想到台湾的教育,不是挖矿也不是种花,而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都一模一样。
很喜欢书中这样一段话: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应该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真正的爱不是自私,真正的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们着想,真正的爱是给他们空间,永远在他们心中点着一盏灯,随时欢迎孩子回来。家是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
黑家的老二应该算是黑家名副其实的“黑羊”,从小就很顽皮,往除草机的油箱里装牛奶,是想知道牛奶可不可以当汽油用;拿着火柴试图点燃路边车子的油箱,是因为知道了汽油让汽车产生动力,就想看看把火柴丢到汽油里,会不会让汽车跑得更快;当怪盗偷拿爷爷的钱;去大卖场购物,顺手牵羊拿了一副回力球的手套藏在外套中,被警卫抓住,考试考零分……而正是因为每当犯错时,父母总是清楚地让他知道错的是他的行为,并不是他这个人。父母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他的人生有了转变,开始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甚至二十九岁就当上了社区医院的院长。
让我们分享黑立言的感受:所谓“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给孩子很多尝试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让他们的经历给予自己成长的动力。只有这样,“家”,才能真正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