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我感到万分好奇,在教室里会产生什么奇迹呢?难道学生个个被培养成了高材生?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我翻开了这本书,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眼前渐渐地呈现出了一位学生最亲近的、家长最信赖的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他,用自己的博学、爱心、智慧、耐心,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这是所有教师、家长都衷心期待能够早日实现的奇迹。在他的教室里,学生可以行万里路,领略各地的风光,可以尽情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乐器,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可以疯狂地看经典电影,甚至自导自演戏剧……这一系列的做法让我惊叹,因为在雷夫•艾斯奎斯的引导下孩子们不光插上了翱翔的翅膀,成为了“爱学习的天使”!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从而就出现了书上所描述的画面:一辆垃圾车翻了,垃圾满街都是,一群少年越过马路去捡垃圾,还帮司机让垃圾车恢复原状。当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与其他剧组人员一起刷地板、搬桌子了。以上这些就是雷夫•艾斯奎斯教育下的学生。读到这些不禁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这幅画面:领完成绩报告单,我说:“同学们,可以走了,在走之前如果有谁愿意留下来打扫教室就等一会儿走。”这句话刚出口,学生三五成群地走出教室,只留下了一位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我和他两人把教室打扫干净。我真是惭愧,只注重学习成绩必然会导致这种结果:学生自私自利,头脑中毫无为他人服务的品质。
陶行知曾经在《百侯中学校歌》中写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教育我们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学做真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陶行知还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没什么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为非作恶愈大。”雷夫·艾斯奎斯在书中也阐述了“人格品质才是教育本质”的观点,与陶行知的见解可谓是异曲同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教师,在教育实质上的共识,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不谋而合的终极交汇。
静静思索,雷夫•艾斯奎斯之所以能带领出那么优秀的孩子就在于他对教育的那份挚爱,对孩子的那份责任,愿我们都能把他的事迹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当只顾让学生奔波于题海中时让他来提醒我们“人格品质才是教育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