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一: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阅读到底如何重要?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智者名人论述了它的重要性,我们再来看一下雷夫老师是怎么说的: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以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人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阅读到底重要不重要,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们很多老师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阅读之路,可是,我们还有一个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读了很多书,却没有多少长进。要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可能要求阅读的影响立竿见影,所以,无论怎样,我们要坚持,坚持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另外,我们还应思考一下:我们重视阅读的指导了吗?雷夫老师还告诉我们: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
摘录二: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雷夫老师说: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重视测验的分数,因为教育局要考学校,学校要考学生,家长要看成绩,我们不得不重视,所以,校园里会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那些关于诚信、道德、胸襟等学生人格品性的养成教育,却被我们忽视了。雷夫老师分析:这也许是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品性的养成。所谓,要成才,先成人。但是否说,我们可以丢弃了分数专门讲人格养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测验和人格培养是不矛盾不冲突的,第56号教室就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走出了很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关键是我们必须要真正领悟到教育的真谛,不要把目光局限于我们的40平米的教室。
摘录三: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得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其实,在我们周围我们学校,很多的老师也都是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地做着,可是我们是否真正地认同我们的做法,并几十年如一日地以这种认同来引导我们行走呢?也许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扪心自问:这种差距,不是一点点。我们再看在这个自序的故事插图下的一句话: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我们假设一下自己,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教学,并将这种专注视为正确前行的指引的话,那么,我们的劳动就已经超越了这个单纯的职业,而将上升到精神层面,再把这种精神转变为自己的信仰。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雷夫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一位可敬的教师楷模,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职业的理解和教育的真谛!
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不是偶然,源于对教育真谛的领悟,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用雷夫老师自己的话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