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与“体验”齐飞
——记杨文娟名师工作室2011年第九次活动
秋意微凉,但却是艳阳高照,一如我们的心情。2011年11月23日,在常州市实验小学杨文娟校长的带领下,杨文娟名师工作室成员来到“和谐和美”的武进区芙蓉小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武进区郑陆协作片各小学的品德教师也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大家首先观摩了
课间,杨校长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专著《教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教师妈妈的育女手记》,并且给热情的读者进行签名,以作纪念。
听完课,全体工作室成员又一次展开了头脑风暴式的评课活动。大家结合自己最新的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对这两节课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在听了大家的评课后,工作室领衔人杨文娟校长充分肯定了两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目标定位恰当,都有突破的重点,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有所得,也有所获。同时,杨校长从课题研究的方向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小学品德课程主题化单元统整。两节课的呈现,都作了科学的处理,对教材文本进行了提炼和补白,对教材文本进行了再扩展。同时,对部分素材进行校本化处理,调用学生已有的经历,进行互补,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去经历,去体验。
二、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我们创设的情境要真实,要取自孩子真实的现实或者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场景;生活化情境要简明,要追求生活化情境的有效。
三、小学品德课程活动化教学设计。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一定要有活动化的设计,要体现孩子们的选择性;活动设计要更多地给孩子体验的过程,进行内心体验或者活动体验;尽可能立足孩子的经历,体验,面向孩子真实的生活。
四、小学品德课程多元化资源整合。资源整合要多元化的呈现,树立资源为我所用的意识,合理调用媒体资源,充分挖掘教师以及孩子自身的资源。
最后,杨校长强调,在进行新一轮课题的研究中,全体工作室成员要自觉地进行思考,研究,实践。在教学设计时,在素材的收集中,要尽可能使用充分教材内容,尽可能使用学生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心中不仅要有教学重点,更要有我们的学生,课堂的容量要更多地给孩子经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不仅要心中有学生,更要有生活中的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