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拉近了学生
《我不耍赖皮》是三年级的课文,通过学习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不耍赖皮,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人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因此,新课开始,为了调动孩子的情绪,我和孩子们玩游戏“投篮”,我故弄玄虚地对学生说;“今天,老师想和你们来玩一个游戏,投篮,我可是百步穿杨,谁敢挑战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小手直举,小脸发光,摩拳擦掌要赢我,一位男生雄赳赳地走了上来,连投两次,中了一个,我直摇头,我从容地走到框边,轻巧地投进了两个球,学生纷纷叫喊:“老师,你耍赖。”我不慌不忙地解释:“游戏前你们说好站在什么地方投了吗?”在孩子们的一片喧闹中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这节课的情境中。
良好的开端只是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课中是一堂课的主体阶段。教师应该以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情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产生情感体验的土壤。因此,我让学生述说学校中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我特地出示了我们学习车棚处学生在雪白的墙上写了五(4)班到此一游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怒气冲冲,纷纷指责该生的不道德,这来源于生活的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深切地明白了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总之,品德课教学,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就能进一步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