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德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从儿童的立场出发
对品德教材进行开发应是有立场的。作为品德教师,应思考三个问题:品德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品德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应从儿童出发。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品德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品德教育的主旨。因此,品德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首先就得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1、尊重儿童,让儿童文化走进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品德教师不妨做长大的儿童,多从儿童的视角去开发教材。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神秘而丰富的。为什么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要在课桌底下偷偷翻阅卡通书、儿童文学?为什么一下课学生就在谈喜羊羊?为什么学生总是在哼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这些就是儿童文化。教师对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不妨去研究一下,作深层的理解。在对教材进行开发时,我就把孩子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孩子们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中的马小跳等引入其中。
2、研究儿童,让儿童的道德学习以乐为原动力。
与一般的学科知识、技能学习相比较,道德的深层本质是发于真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是人内在生成的行为,不是简单的“知不知“、“会不会”,关键在于要唤醒人内在的道德需求。孔子曾深刻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的道德学习,也应以乐为原动力。三年级的教材中有一课《我不要赖皮》。这课编写的意图是让儿童了解什么是规则、规则的作用、生活中的规则、如何等。我将规则、规则的作用、制定规则开发整合成一个游戏体验活动来展开。以下是二次开发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开始就举行一个夹弹子比赛(第一次我没有讲比赛规则)——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自己觉得游戏玩不下去了——学生自己找玩不下去的原因——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制定了夹弹子比赛的规则——再玩游戏(如果不成功,再找原因,完善规则)————直到在游戏规则下愉快地玩好夹弹子游戏——说活动感受。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感到没有规则不行,规则是可以制定的,一旦成为规则必须每个人遵守,规则是为游戏服务的……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的全部身心机能都被“动员”参加,从身体的感觉到心灵的搏动,从直接的触动到理性的分辨,在一种身体与灵魂融为一体的学习中建构了规则的意义。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是品德教材二次开发的核心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