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学习心得
备课组名称 |
品德课题组 |
发言人 |
刘丽萍 |
时间 |
2013.5.9 |
学习题目 |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
学 习 心 得 |
打开《品德与生活》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品德与生活》教材又常常以了了数语和简简单单的几幅画的形式出现,真正成了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因此,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是上好《品德与生活》的关键一环。 (一)、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图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新展现内容。图片撷取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某个生 活场景的定格,虽是静态的,但每个事件都有发生的不同过程和不同细节。我就用图片去“引发”儿童对自己真实生活回忆,“激发”儿童对真实问题的反思、探究。同时,教材中的图片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但我并没有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在组织活动时从儿童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切入,把生活场景遭遇进行重组,以儿童自己特有的形式来叙述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如教学《防暑降温》一课,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垂头丧气”的柳树形象,并以此为主线,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柳树”为什么垂头丧气呢?运动的小朋友怎么会昏倒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一些细微的现象,从身边的小事和细节入手来讨论切实可行的防暑降温方法并付诸行动。 (二)、灵活地选择教学的内容。教材向儿童叙述一个个生活事件,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示社会生活的全部,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取舍,补充学生确实需要的主题。如教学《脏乱的害处》这个主题,教材以“不说话的‘朋友’”为题,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周围有哪些为自己服务的 “朋友”,说说“朋友”遭破坏时给生活带来的不便,然后引导孩子替“朋友” 说说话,伸出手为“朋友”做点啥?引导孩子加以关注,从小树立公德意识。 (三)、精心地处理教材的留白。对于留白,有时只需口头讨论,有的可以让学生书写,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还可以让他们绘画,这种方式比较常用,有的还可以把实践活动时的照片、查找到的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剪贴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