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学习心得
备课组名称 |
品德课题组 |
发言人 |
|
时间 |
2013.3.14 |
学习题目 |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
学 习 心 得 |
教材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随着课改的推进,只要翻开(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插图新颖、色彩柔美的搭配版本,让学生爱不释手。它呈现的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留给学生的空间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1、激活儿童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实验中,教师要通过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和活动去“激活”教材中的生活,使教材中的生活与儿童的真实生活发生一种内在的联系,从而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 2、巧拓教材留白 “教材与其他读物之不同在于它要通过教学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达到使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所以,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一旦进入教学过程,教师必定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对其进行选择、解读,并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碰撞、激活,然后再进行加工,因此,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教材的再创造。对于留白,教师可以让学生书写,有的只需口头讨论,有的可以让他们绘画,有的可以把活动时的照片、查到的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剪贴。对儿童而言,最有教育意义的教材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3、丰富自主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其呈现形态,而非讲授。而这些活动大都围绕着儿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生活是儿童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也是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材中设计到的活动情境是以一幅幅的图片展开的,但教师不能把它当作看图说话的资源,而是应该看作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可以这样认为:课堂学习也是一个生活的过程,但不是用纯粹的现实问题来充实课堂,而是还原、再现生活,更是提炼生活。以“生活世界”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反思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情感深处认同教材中的道德观点,主动践行,积极地去构建完满的道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