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教研组名称 |
品德与生活课题组 |
发言人 |
陈丹君 |
时间 |
5月17 |
学习题目 |
浅谈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
学
习
心
得 |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德育课程资源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生活是五彩的,社区是多样的,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
1、角色体验,感悟生活。
组织综合活动,首先重在体验。我们可以组织“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交警”、“今天我当家”、“小小导游”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充分开发社区资源,让学生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例如教学《春天来了》这一单元时,正好我校组织全校学生到九龙湖风景区春游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学校,真正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一起摘草莓、捉泥鳅,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
2、观察调查,发现生活。
品德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去观察、去调查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习《热闹非凡的市场》后,让学生进行 “购物小调查”、“如何置办年货”等社会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凸现品德与社会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
3、行动实践,回归生活
要想使品德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让孩子作为德育的主体参与到道德体验中去,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道德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切身地感受并接受道德准则,并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与其千百次地告诫孩子“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如亲自带孩子过一次马路更有效。 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到学校、家庭、社区的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关心、爱和责任。如教学《可爱的社区人》后,可以组织学生去采访社区工作者,了解他们一天的工作、学习,体会社区服务者的辛勤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爱社区、尊重社区服务人员的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