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个性化诠释品德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12-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丹君
 

备课组学习心得

备课组名称

品德

发言人

陈丹

时间

2011.9

学习题目

个性化诠释品德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新教材不以学科知识或道德规范体系逻辑程序严密演绎,它多以灵活多元的生活逻辑来编排,常以主题引领、层级衔接的“单元主题——板块主题——主要内容”的体系结构呈现,没有明确的课时划分。教材内容的单元式分布、主题活动的点状结构以及活动式、体验式的呈现方式,赋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更大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的生活原型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需要、实践能力和社会的实际,大胆灵活地处理教材,或更换、调整,或增减、重组形成新的教学主题,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具有弹性的、动态的流程实施教学,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同构”。当学生与教材有了沟通、共鸣,有了理解、体验,教材就真实可信,就有生命力了。

品德课程属经验型课程,体验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体验,生成新的意义,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经验。我们应该对教材蕴涵的情感共鸣点进行的深入钻研,通过创设一种具体、生动、形象的与教材适应的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亲历”的机会,都拥有体验的平台。学生一旦孕育了体验,就有自由倾诉的愿望,此时的真情表达正是借助体验而生成的个性语言。这种用心灵去体验的感觉会成为所有儿童刻骨铭心的真实感受,产生的无比强烈的行动意识或许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而贯穿一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