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板块功能,单元整体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芙蓉小学英语子课题组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1、探索并形成优化板块功能,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2、揭示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4、通过研究实践,使本子课题组教师的单元整体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有较大提高。
研究内容:
一、对当前我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调查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情感、方式、水平及需要问题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精神,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是:从视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并通过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既吸取国外教材注重交际、情景真实的优点,又发扬国内以往教材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的长处,以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结构的同时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句型不是通过机械性的单句操练进行教学,而是溶化在有情景的对话中,力求使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就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
在我们传统英语教学中整体性是被破坏的。我们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小学英语内容相对较少,往往立足C、D板块),教师以“点”出发,创设情景进行呈现句型和仿照练习,学生就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语言。因此,我们应该收集有关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三、各版块整合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研究
各板块的结构及功能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A部分(Listen, read and say)是情景会话板块。它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听说技能,提高会话能力;同时呈现新的词汇、功能项目和句型。B部分(Look,read and learn)主要按话题归类和图词结合的方式呈现词汇。这些词汇中有的是前面两册已出现过的,有的是新单词。C(Look and say /ask and answer)、D(Listen and number/ask and answer/listen and write/Listen tick and circle)板块中的句型,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一般都要求四会掌握。E板块(Read and write/ read and match)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朗读习惯。F(Play a game/draw and guess/ask and make)是一个活动板块。它为学生提供了饶有兴趣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该板块中的Make and play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做某个物品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英语。G(Listen and repeat)是语音训练板块。它提供了一些辅音字母所代表的音素及绕口令式的趣味句子。H板块(Sing a song/Say a rhyme)是一些儿歌、韵律诗rhyme, chant等活动。
教材编写者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清编写思路,全面把握教材,形成整体教育观念,彻底摆脱结构法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的老师喜欢以传统的方法来处理教材,而我们在本课题中开始研究个板块整体性的教学。因为后者更加符合教材编写的意图,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将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现有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若干新课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并在课堂设计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
四、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同时他还明确提出: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团结、和谐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观念,设计创新的课,制定创新的培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设计软性问题
软性问题有别于硬性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它不强调唯一的标准答案,要求一个句子和一个以上句子的回答,重视内容的多样性,鼓励想象、扩散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有一定灵活性的软性问题,当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探求,寻找不同的答案,调动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能动地、创造性地探究学习。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信息的多边的动态结构。动态结构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创新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活动,即机械性训练——有意义操练——交际性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语言材料难易程序,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为依据,以训练创新思维教学为指导,采用“学.导.用”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学中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思维为核心”,这一“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本课题在优化板块教学,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基础上,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进行研究。收集和积累典型的教学活动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形成可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参考的系列化的案例,进而形成本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资源库。
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以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先进理论、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并接纳和运用相关信息和资源,建构课题的理论框架。
3.行动研究法
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师生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学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符合新教育实验理念精神,争创优质学校。
组织:
本子课题主要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均为小学一级及以上职称,有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曾共同参与完成《小学课堂教学合理预设与科学生成的研究》。近几年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区级以上论文获奖成果颇丰,所辅导的学生近年来在武进区小学生英语朗诵比赛中,成绩不断进步。
分工:
子课题组长:梁伊丽 具体负责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莫玉娟 具体负责撰写学期计划、总结,组织理论学习和课题活动
主要成员:张燕、缪小燕、顾春晖、周燕芬、吴敏、陈婷
进度: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四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2.第二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调查分析、理论研究阶段。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写出调查报告。同时,组织成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讨论改革思路和研究策略。
3.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2年12月,行动研究阶段。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逐步形成高效课堂。其间,组织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教学竞赛等活动,以推动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在这一阶段中,课题组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及时进行总结、回顾,写出阶段报告。
4.第四阶段:2013年1月——6月,结题阶段。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写出总结报告。
经费分配:
学校对于课题研究较为重视,每年都能提供部分资金投入课题研究,经费主要用于,如提供教师共同进行理论学习的书,以及优化教学资源方面的:磁铁、图片彩印等。同时学校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比较重视,将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作为评先晋级的依据。
预期成果:
1.子课题研究方案、阶段计划、总结,研究报告集(包括课堂教学策略等)。
2.教师案例、反思及论文集。
3.学生成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