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武进区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结合学校“和美”办学理念,及吴越地方特色,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意识,爱祖国,爱家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吴地的区域范围、吴文化各地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关系。
(2)知道吴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人物;了解吴地灿烂的艺术与民俗文化;了解吴地城市的发展变化、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和家乡所创造的名牌、兴旺发达的江南旅游。
(3)热爱江南、热爱吴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或者是第二故乡)
2、质量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等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了解吴文化的诞生和发展,知道吴文化在文学、科技、艺术、人物、名胜、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和知识。
(2)引导学生感受吴文化的悠久与美丽,进而喜爱吴文化、热爱吴地。
(3)通过收集图片、故事交流、参观考察、辩论赛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看到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现实,初步懂得个人如何在吴文化的继承中贡献力量,从而积极弘扬吴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
三、具体目标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材的教与学。坚持弄清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坚持弄清每班学生的学习需求,抓住重点,由浅入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采用包容、鼓励性的课堂评价,及时给力,保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充分利用课堂“口头表扬、鼓励、认同、许可”等有效方法,调动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的主动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优生多鞭策,对学困生多赏识鼓励。发扬优生在课堂的领头、示范作用;勉励学困生加强主动性,多举手,多交流。经常检查学困生在课堂所做的学习笔记,及时给予评价,严格要求,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继续进行“吴文化课堂学习自读训练”的专题研究,引导学生明白加强自读的好处,掌握好自读的要求和方法,自觉读好课文。在教学实践中,让每一位同学基本做到:自觉读书,目标明确,主动参与;默读为主,有问必提,积极交流;掌握时间,讲究速度,提高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积累的良好经验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争做学习的主人的精神,争取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条件,尽力让课堂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吸引学生,鼓舞学生,启发学生。本学年要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更好:⑴收集好有关课文内容的插图,达到少而精,精而妙,如华罗庚的最后讲课、虎丘塔的古朴雄伟、传统工艺及民俗风情等;⑵收集好有关对课文内容补充的文字,达到适当充实、增光添彩,如小泽征尔对华彦均的内心崇拜、长江又见江豚、家乡善卷洞的精彩解说词等;⑶收集好有关课文内容的视屏,达到身临其境,赏心悦耳。如在碧波万顷的湖荡采摘珍珠的画面、王彬彬、梅兰珍演唱《双推磨》的场景、《江阴要塞》电视剧的片段等。(4)开展好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热爱吴文化。如:“让位于贤”的辩论赛、进行讲吴方言的问卷调查、展开先贤描述吴地风情的古诗大赛等。
四、计划教学进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