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指纹的基本种类和基本用途,了解指纹的唯一性,并掌握采集指纹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初步搜集处理信息,在对指纹的观察、采集、比较、分析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兴趣;正确的认识自我,乐于合作,并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采集指纹的简单方法,并知道指纹的基本种类和唯一性。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整理出指纹采集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激趣
(1)教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生欣赏,引出指纹。
(3)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警察为什么能利用指纹作为破案证据?指纹有哪些特性?哪些用途呢?你们想进一步的了解、研究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指纹的秘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借助刑警的侦破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指纹的兴趣,在初步交流中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探索未知的领域。
2.观察比较指纹
(1)教师提问:要想研究指纹,就要先学会观察指纹,你觉得该怎样观察指纹?
(2)学生讨论并交流观察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观察自己的指纹。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指纹。说一说,发现的秘密。
A、发现现象:指纹的凹凸不平。
为什么造物主要在人类的手上留下指纹呢?
比较洗碗的手套的内侧和外侧。
(增加摩擦力)
B、发现现象:指纹不一样。
指纹有哪些类型呢?
补充拓展:斗行、箕行、弓形三种类型,指纹与性格思维的关系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为活动的步步推进打下基础。通过2-3人的启发性回答,来激发更多学生的问题性思考。
3、拓印指纹
教师:通过网站学习我们知道了关于指纹的这么多知识,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班同学的指纹的情况?我们怎样才能采集指纹呢?
(4)学生讨论交流可以采用的方法和就当前课堂条件可以采用的方法——拓印。
4.实践采集指纹
(1)完成采集。为了保证每个人的方法都能得到验证,并收集全班每个人的指纹情况,我们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个人指纹档案,请看活动提示:
A、采集十指指纹要印得清晰。
B、要标清楚印的是哪个手指的指纹及类型。
C、采集完,把手擦干净,擦过手的纸不要乱丢。
(2)学生活动:建指纹档案。
[设计意图:]
采集指纹是活动的重点,在采集的过程中既是学生观察、实践、体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预设下一步教学环节的过程。教师在巡视时可以看到学生在采集时出现的问题或好的采集方法,将这些一一记录在心,在下一环节的交流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做出方法或进度的调整。
(3)交流展示
(4)拍照上传。(课堂上来不及,下课进行)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突破的是活动难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的指纹档案传至计算机,用丰富逼真的图片信息激发学生强烈的热情和兴趣,并为进一步主题探究提供真实、清晰的素材,不但让学生接收、分析的信息量增大,而且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利用拍照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成果展示并与师生民主评议这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得出结论,让学生上下互动,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5.辨别应用指纹:找找他是谁
(1)创设情境:有一天,老师打开抽屉发现了一个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听说是班内一名同学所送,但礼物上没有署名,他究竟是谁呢?如果不去询问任何人,同学们能不能想出一个找到他的办法呢?
(2)交流:收集指纹,对比分析。
(3)学生分组对比分析,教师巡视指导,教育学生要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
(3)总结:辨别指纹是一件十分精密的工作,我们不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特别有细心和耐心。民警叔叔、神探柯南、黑猫警长都是利用指纹的唯一性作为证据,将罪犯抓捕归案的。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为活动的延伸,用教学广播这一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辨别指纹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应用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体会学习的作用与乐趣。
6.拓展延伸
(1)教师:小小指纹,奥秘无限。对于指纹还有哪些应用呢?
(指纹锁、指纹打卡机、二代身份证、苹果5s指纹密码……)
(2)你们还有哪些 感兴趣的内容,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
拓展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
7、板书设计
指纹的秘密 唯一
?作用:增加摩擦力
?分类:弓形纹、箕形纹、斗形纹
? 应用:破案、密码、作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