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的调查
教学目标:
1.德育目的: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让他们了解环保事业的意义,初步养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增进学生爱国、爱家乡之情,树立为祖国建设出力献策的志向。
2.能力目的:通过学生参与考察和调查工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对水质初步分析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意识;通过采访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的:使学生了解水质污染及其原因、后果、检测、治理等方面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调查娄江河水污染的现状并完成“考察统计表”。
(1)组织学生作实地考察。
(2)完成“考察统计表”并寻找污染源。
(3)采访附近居民、有关专家。
(4)采集水样带回作进一步研究。
2、资料汇总,成果展示。
(1)全体讨论,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及其保护。
(2)分组合作,总结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
(3)活动总结,谈谈这次综合活动的收获
(4)利用掌握的资料和调查结果,制作环保小报、网页。
教学准备:
1、寻找、阅读有关水污染的材料,了解水污染的状况及考察方法;网上搜索有关水污染与保护资料,搜索有关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办法的资料并把重点摘抄下来。自由分组:每班为一组,在专家辅导下,制定考察统计表、采访提纲。
2、学生准备,采集水样的工具(瓶,绳,小桶等)。
3、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活动
此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野外考察、调查、测量;一是室内查询、绘制、写作、展示。每班可再分几个小组进行,先分组活动,然后综合。活动时间统一,利用双休日进行。
(二)布置任务:活动中每组均需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考察——寻找源头
负责考察河流的源头,流经的地区域及主要支流,弄清方位、流向,认清河流的大致面貌。(主要通过专家讲解、寻访当地居民及前期查询)
第二:测量——探测水况
负责测量河流的河宽、水深、流量、流速、水质等情况。实地调查:由各小组长带队到选定地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的方法可根据本地实情采取“访”、“看”、“取样化验”等方法进行。
(1)访:访问对象:老人、居民、过往行人及当地负责人,听取他们对南渡河水的印象。如:现在和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觉得河水是否清洁?”、“您认为出现水污染的原因?”等问题。
(2)看:现场观察水的颜色以及浮游生物等。
(3)取样化验:取水样测酸碱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菌类。填写水质调查表。(见附件1)
第三:调查——了解历史
负责调查南渡河的历史渊源,了解河流在历史上人们开发利用的情况以及现在污染的状况,污染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危害及威胁。
(三)综合分析
根据考察、观测、查询得来的数据、资料、信息,自制河流的简图(或模型),撰写调查报告,环保小论文。
(四)成果展示,得出结论,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倡 议 书
我们可以为河流做些什么?
河流保护是大家的责任,不要因为自己年纪小、力气小,就认为自己帮不上忙,其实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一、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
二、多在河边种植树木,并减少植被的破坏,使河边的土壤免与流失。
三、不要让你的小宠物在河边和河里大小便。
四、当你发现任何油污或污水从水管排出来时,赶紧通知环保单位,请他们派人处理。
五、去河边、溪边游玩时,别忘了把垃圾带回家。
六、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洗涤用品,如无磷洗衣粉、有绿色环保标志的洗涤剂等。
板书设计:
水污染的调查
探测水况
寻找源头
了解历史
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