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利利恰利》
武进区芙蓉小学 陆燕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好歌曲中简单的双声部演唱。
2、接触印尼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音乐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3、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印尼,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及劳动时的一些形象特征。
5、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
1、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2、歌曲中的二声部教学。
教学重点:
1、用快乐的歌声正确表现歌曲的情绪,感受劳动的乐趣。
2、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体验音乐,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教具:钢琴、电脑、歌谱(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播放《木瓜恰恰恰》
师:这首歌曲你们熟悉吗?一起说一说歌名及歌曲的情绪(印尼人们乐观的生活态度)
谁还记得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通过多媒体图片,了解印尼风光)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这个国家岛屿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所以有“千岛之国”之称。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勤劳、岛上风光迷人,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开心!
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首印尼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
——播放《恰利利恰利》的音乐
听老师来唱一段,听一听歌曲中哪一句最有趣、最能体现这种情绪?
——交流、回答问题
三、学唱歌曲
1、学唱这句“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啦啦盖嘟沙多嘣”
(师明确:这是一句衬词,印尼语气词,没实在意义,抒发情绪)
2、引导学生学习这一乐句的节奏
× ×× ×× │ ×× ×│(拍手,念歌词),
3、跟琴学唱这一句,注意提醒学生强弱
4、找出歌曲中相同的节奏,你能按照节奏读一读这几句歌词吗?
5、跟琴学唱齐唱部分。
师:让我们为熟悉的音乐填上词,听听,歌中的印尼人们在干什么?
——交流:早晨,勤劳的庄稼人到田里锄地、撒种子,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交流:小朋友是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音乐的?
(活泼、欢快,要求学生演唱果注意声音的跳跃)
6、加上干活的动作唱一唱,提醒学生用动作表现出强弱,明确二四拍的节奏
7、用二四拍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先拍出第一拍强拍,再拍出强弱拍)
8、学唱合唱部分,再听范唱,提醒学生注意聆听合唱部分
(1)出示这部分歌词,提问:你认为这是应该怎么唱?(引导学生说出轮唱)
先用回声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师:请同学们做老师的小回声)
师:啦啦 啦 生:啦啦 啦 师(生):啦啦 啦
生:啦啦 啦 师:啦啦 啦 师(生):啦啦 啦
生1:啦啦 啦 生2:啦啦 啦 生1(生2):啦啦啦
第一次唱,师生合作
师生第二次唱,再一次感受声部的行进。
——生生合作。(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唱)
f-p-f-p-f
(2)用改变节奏的方法,由易到难,从八分音符过渡到十六分音符。
(此处要提醒学生在声音上的变化,原声连,回声断)
(3)出示连音线。明确作用
引导学生在刚才回声的效果上唱出连音线,从轮唱演变到合唱。
(4)提示学生在唱“啦啦 啦”时寻找锄地的感觉,在唱“啦啦啦啦 啦”时寻找撒种子的感觉。
(5)二声部配合演唱合唱部分
9、完整演唱歌曲2遍
10、师小结:你们在唱这首歌曲时觉得开心吗?你向印尼人民学到了些什么?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再次感受到了印尼人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我们也要学习他们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五、拓展:印尼乐器—安格隆
导:快乐、热情的印尼人热爱劳动、热爱歌唱更热爱表演,在印尼有一种传统而特殊的乐器叫安格隆,你想认识它吗?
1、认识安格隆。(多媒体图片)
这是一种伴奏类的乐器,由两根长短粗细不等、长舌型的竹筒组成,竹筒的音高相距八度,演奏时前后摇动框架,竹筒撞击槽壁,发音清脆,一人可同时演奏两架。
后来经过喜爱音乐的印尼人不断创新,又有了可以演奏旋律的安格隆。人们用绳子把12-14根带有音高的长短不一的竹筒,排放在木架上,用2根竹(木)棒敲击,成为乐队旋律乐器之一,形似木琴。
过渡:据说在人们去印尼旅行时,客人们都会被带到一个广场上,每人发一个击奏的安格隆,在广场的指挥者的指挥下前后摇动安格隆随音乐的节拍进行表演。这时广场上的音乐气氛会感染每个人。
2、欣赏安格隆演奏的视频资料
六、小结下课,师生再见。
要求:整理好音乐教室的物品,有秩序地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