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陆燕玲1月份)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30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燕玲
“学习+实践”体会卡
____音美_____组
学习内容
《注重学生有效参与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姓    名
陆燕玲
任教年级、学科
一、三、六音乐
学习时间
2015.1
 
 
 
 
 
 
 
 
 
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机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创设生活情境。
3、创设游戏情境。
总之,每个新知感受的开始可以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实际生活体验、一次游戏、一次实验操作……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地,产生不可抑制的学习动机。
学习过程既是学习主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又是人际关系的相互交往、合作的过程。为此,好的音乐教学应该为儿童提供讨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通过学习群体的讨论和交流,归纳,验证形成正确结论,获得更多的音乐活动经验。研究表明,采用合作方式进行学习的小学生比采用听课方式进行学习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若都让一个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而在分组活动中,分心的同学比较少。所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为全体学生拓展主动参与的途径,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譬如在音乐教学中,低年级的歌表演,小组里的每一位学生共同创编动作,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大家共同上台表演。学生们认为动作是自己设计的,表演时非常的投入,在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中获得美的感受,有感情的唱,有节奏的跳,并做到舞蹈与歌曲配合协调。在进行节奏、歌词创编时,如经过小组的讨论与筛选,写出的歌词一定更完整,更优美。总之,音乐教学中有了小组学习这一方式,既培养了互动合作的精神,又增加了信息交流量,改变了“几人唱戏,众人旁观”的局面,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用眼、用手、动脑、动口”的课堂气氛,使他们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孩子如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就会显得特别兴奋,积极性极高。因此,在一些音乐活动中我经常让孩子唱着歌儿,离开座位,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如果有同学没找到好朋友,就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去邀请他,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如教学《一对好朋友》时,就让小朋友自己找伙伴表演,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各项活动。
总之,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注重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目标的关键,也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最大成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