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缪晓燕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
 
溧阳市西平小学  韩淑芬
 
我所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情况来整合,可以把一个单元设计多篇彼此相关甚至于是彼此衔接的语篇,也可以由某一语篇推广延伸,将相应内容拉进来整合学习,甚至可以是一篇语篇反复呈现,不断提升教学要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英语语言的文化目标奠基。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主要有“对话课”、“阅读课”、“综 合课”等三种课型。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推荐三种典型课的教学策略。
1.对话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单元话题学习目标语言,学生能自主地使用功能话题进行交流。对话课设计的五策略:结合话题,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大3P和小3P相结合。对话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热身→导入单元话题 →目标语言学习→整体感知→意义操练→话题交流。对话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词架”、“句架”、体现话题的情境设计。
2.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激发阅读兴趣、获取信息、学习语言。阅读课设计四结合策略:听和读相结合、读和说相结合、读和演相结合;读和写相结合。阅读课教学模式:导读激趣→自读明大意→细读抓关键→朗读重体验→读后拓展活动。阅读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景架”和“语架”,体现故事的框架设计。
3. 综合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融复习和新授、整合和拓展于一体,学生能进行单元话题下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活动。综合课设计策略:单元内综合(目标语言、单元版块、话题拓展);单元外综合(目标语言、话题综合);围绕单元话题,设计若干小任务,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适当拓展运用。课教学模式:综合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串联”和“并联”,体现单元话题的拓展设计。
 
我们关注的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既要把握好本单元的整体性,又要把握好整套教材的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单元的教学目标,而要吃透整本书甚至整套教材,这样,教师才能够对教材进行有效地整合,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从而使单元设计更具整体性。希望能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学习,以加强教师对整套教材的认识和使用。
整体的单元设计要考虑的因素:1、教师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2、整合知识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实效性。
  有些语法知识不合适在单元的第一课时全部呈现,就不能一下传授。需要循序渐进。有写教师的看法是语法知识的讲解在单元前一课时全都整体呈现。这种方式我不认同因为学生无法消化,其次;讲授语法需要语境,呈现也一样。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印象也深刻要求:作为教师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和感悟力;同时,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教学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大进步教师要真实地创设教学的不同情境,使得很多零碎且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全部融入。
单元备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按照单元整体要求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二、恰当安安排单元教材各部分的关系 ;
三、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安排教程 ;
四、练、问、答、评使之融入单元教学整体之中 
    一个单元的整体设计还是要为自己所教的学生“量身定做”。要看自己的学生整体水平如何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拓展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有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找准单元的教学主线,在根据主线去设计每一节课。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以单元内容为脉络,摆脱逐课呈现的限制,将单元内容整体化、灵活化,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机制引进课堂教学,并将整体教学思想引入课堂教学,注重语言是一个活的机体,课堂教学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两极分化,并通过整体处理教材,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把整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去对待,从单元整体上去把握和处理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及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增删。而不是死抱着教材不放,一点都不敢遗漏。
我觉得应该把整个单元的内容尽可能整合一个话题,再从这话题扩展。
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更能体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教学的"量".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前,先把教材吃透,也就是进行教材研习,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功能,语言形式等,把它们结合起来,确定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析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再具体到每一节课要讲什么,每个环节和步骤怎么去引入,如何去设计.具体到某个词汇的用法哪节课讲,笔头练习在什么时候安排,本单元要复习哪些已学知识等等.在进行了单元的整体安排之后,就不会感觉到乱,单元每节课之间是有教学联系的,不会孤立进行,也不会很随意.
我觉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个单元教学的成败的关键,虽然这种设计很费力也很耗时但却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灵活选用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点。
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单元内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师应能对此整体性调整或处理,如适当调前或调后,有些内容可适当增减。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驾驭教材。
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6、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我们在实践中在尝试的:
今天这两节四年级的课围绕着“home ”这样一个话题所展开,单元本身内容较为简单,对于四年级大多数的学生而言都已经能掌握其主要句型,所以在重新划分课时,我们重新确定每课时教学任务时,我们将部分语言功能和部分情景会话板块进行教学整合和剖析,将板块的重点句型: “Where ‘s/are…?It’s /They’re…” 结合部分新词:bedroom.linning room.fridge…等呈现在一个情境中,从“点”的角度进行呈现和讲解,重点、难点逐个突破后再呈现部分情景会话板块。用这种方法进行整合教学时,语言总由简单到复杂,目的性明确,便于学生掌握各项语法内容和知识结构。第一课时主要结合部分句型教学部分单词,在情景中呈现单词,在情景中巩固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第二课时教学在第一课时 Our new home 的基础上,继续围绕home这样一个话题,并将话题延伸到“Your dream home””My home”,不仅话题上有所延伸,更在文本上进一步复现和递进,在教学此部分时,注重整体呈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的形式。
在处理单元话题“Home”时,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明确各版块的关系整体规划开发各版块的加血资源,借助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掌握——运用,以此推进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
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第一课时语篇教学中,通过设计为参观苏海苏阳的新家这一个情境,巧妙地切入本单元话题,自然导入新课。在后两个课时的后面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又分别对前一课时的教学进行不同形式的回顾和反馈,充分考虑到了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贯性。
明确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了单元各版块内容,思考如何抓住单元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一课时主要着重教授本单元重点词汇及句型,在运用中引导学生自住归纳;第二课时中的对话教学注重整体感知、理解语篇并初步尝试运用重点句式:Where’s /are…?进行与语篇相关的表达。两课时的教学目标分别结合不同板块特点,从不同的层面设定不同的达成度,以实现真题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运用语言的角度综合采用形式多样、有衔接、有坡度的教学活动,将内容和功能有机统一,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能力。
在这里我们要清楚的是: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综合。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学习建构者。
 
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该注意的:
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优点是:遵循了教材的功能编写体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现在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了。单元的整体教学就是要求大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材料进行整合,课时重新分配,以单元话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还须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整体要兼顾局部,单元整体要顾及课时局部。这是最基本原则。还有重要的一条是:要考虑课程标准。教师如何很好的完成教学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五方面:
1、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不断赏识、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多进行趣味性教学,寓单词于游戏、chant、顺口溜中,尽可能把单词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运用有效记忆,使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相结合,提高记忆效率。
4、将教学活动适当地延伸至课外,促使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单词、语句,经常使用,加深记忆。
5、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重点,抓住主干知识,把握核心概念,使知识成串,举一反三。
 
窗体底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