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7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缪晓燕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江苏扬州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郎 徐
江苏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龚海平
【摘 要】近年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人们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认识正不断趋于完整、深刻。然而,课堂教学观察表明,更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初步解决语篇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问题,尚有若干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语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完整而又准确地定位便是其中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当代学科教学论原理为指导,结合具体案例,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作进一步的厘清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目标设定
课堂教学观察表明,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有些小学英语教师过于看重“双基”,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学科本位主义”这一片面性的产生;有些教师则只看到语篇文本的显性教学目标,还不善于捕捉语篇文本的隐性教学目标,或者只关注语篇文本的语言知识目标,而忽略语篇文本的语言文化目标和语用目标,因而造成了顾此失彼的严重现象。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有些教师不顾及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一味追求多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又带来了教学目标“泛化”的问题;有些教师则对若干教学目标的主次关系混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因而难以突出教学重点。
正确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龚海平(2009)认为,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并不是独立于教材之中的,而是受制于并应当积极、能动地反映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学科单元教学目标等上位概念的,同时也反映出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对教学目标进行怎样的设定。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所规定的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及其子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含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五个方面的目标是贯穿一至九级课程标准的,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毫无疑问,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必须自觉地反映这五个方面的目标。
但是,在具体设定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目标时,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
主要目标,是语篇教学中主要地和重点地要追求达成的教学目标。次要目标,则是相对于主要目标而言居于次要地位的教学目标。《课标》关于英语课程各个目标的表述不仅是非常科学的,而且也表明了它们的主次顺序,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目标应当被视作主要目标,其他则为次要目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主次目标理应以此为准,不容颠倒。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篇教学主次目标颠倒的现象是时有所见的。笔者在担任“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委时就注意到,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A)》Unit 4 Halloween的语篇教学中,竟然花了大约14分钟(一节课为40分钟)的时间用来播放介绍西方人是如何过“万圣节”的录像和讲解“万圣节”的由来。这么处理,语言文化目标固然是达成了,但是作为语篇教学的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并非如此,而是使学生学会表达个人好恶的“I like....”和“Do you like...?”的语言技能。如此设定教学目标,是典型的主次关系的错位!
二、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
共性目标,是指国家宏观教育目标对各门学科教学的普遍性要求(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和英语学科课程教育目标对语篇教学的一般性要求。个性目标,则是相对于共性目标而言的,是针对具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定的、所要追求达成的目标。换言之,语篇教学的个性目标要突出语篇文本的自身特点,强调学科教学的“双基”。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是构成语篇教学活动所必须达成的双重目标,但是在教学中要突出个性目标。
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A)》Unit 11 A boy and a girl 为例,其语篇文本是:
My name is Nancy Black. My name is Nancy Black. I’m an English girl. I’m from London. I’m nine. I’m thin. I’m not tall. My eyes are big. My hair is long.
许多教师在设计这个语篇的教学目标时,只注意到了共性目标——培养学生用be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中的其中两种形式(am和is)来描述自我的语言能力目标,而忽略了语言文化这个个性目标——英文中“姓”与“名”的表达顺序。
个性目标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英语语言文化目标的缺失,往往是造成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亮点不够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显性目标,是指那些依赖常识、直觉和经验为教师一眼就能看出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的教学目标,如语篇教学中的生词、新的语法结构形式和语篇结构等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等教学目标。隐性目标,则是指基于教师的较高的英语语言专业素养和对语篇文本的深刻理解而从语篇文本中挖掘出来的深层次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比较容易为教师疏忽的隐性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语篇文本对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二是语篇文本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其他目标。
1.语用能力培养目标的缺失
语篇文本中所蕴含的英语语用规则得不到适当的讲解,是当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隐性目标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一个通病。一些英语教师习惯地将英文语篇文本翻译成中文,结果输出来的却是英文的“显性语义(Explicit meaning)”,而忽略了英文真正要表达的“隐性语义(Implicit meaning)”,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发展。
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Patty: So where are we going?
Grandma: We’re going to a special place.
Patty: I know. But what kind of special place is it? Is it a restaurant? Oh, are we going to a buffet?
Roger: A buffet? Are you hungry?
Patty: No. But I am curious.
Roger: Patty, this isn’t a mystery. Just enjoy the day.
Patty: OK. Are we going to a party?
Roger: Patty.
Patty: OK. OK. No more questions.
在这段对话中,Roger第一次说的“Patty”与第二次说的“Patty”的语义一样吗?绝对不一样!前者是Roger对Patty的称呼,而后者则是Roger对Patty不停地提问表示反感,试图以此提醒对方注意。然而,类似这样的隐性教学目标绝非多数、更非所有小学英语教师都能够挖掘出来。这是需要认真加以注意的!
2.素质教育内在目标的缺失
有些语篇文本,看上去似乎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语篇学习来掌握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其实,绝非仅仅如此。教材的编者在编写语篇文本时总是要赋予文本以一定的思想性的。语篇文本的思想性,实际上,就是国家意志和国家宏观教育目标在某个方面的一种反映。不顾及国家素质教育方针在这方面的要求,语篇教学目标就是不完整的。
以下是无锡市沁园小学吴群老师在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中执教的自编课文Changes的文本:
May comes from the USA. It is her first time to visit Shanghai. But her grandfather came to Shanghai 50 years ago. Now her grandfather is talking to her about the changes in Shanghai.
Grandfather: China looks different now.
May: What’s different?
Grandfather: The airport is different. There was an old small airport here. But now it’s big and new.
May: Oh, I see. Shall we go to the hotel by taxi now?
Grandfather: Good. There weren’t any taxis then. But now there are a lot.
May: Look, there is a nice crossover.
Grandfather: There weren’t any taxis then. But now there are a lot?
May: Look, there is a nice crossover.
Grandfather: There wasn’t a crossover here.
May: What was here?
Grandfather: There was a small road.
May: Oh, there are many skyscrapers.
Grandfather: Do you like them?
May: Yes, they are nice.
Grandfather: But there were lots of trees here. We need trees. Do you think so?
这个语篇文本以祖孙二人的对话为体裁,将上海五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作为题材,主要采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为话语表达结构形式,通过新旧对比,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there be结构”的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但同时也赋予了教育学生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But there were lots of trees here. We need trees.这句话在这里绝非多余!)的隐性教学目标。
对这些隐性教学目标,吴群老师在这节课临近结尾的教学环节做了非常艺术的处理。她先是让学生用“there be结构”来围绕“What’s your house like ten years ago?”和“What’s your house like today?”话题说一说各自的房子以及室内摆设的前后变化,接着又让学生用“there be结构”来围绕“What’s your city like ten years ago?”和“What’s your city like today?”话题说一说学生所生活的城市的变化,让学生在切身感受“Change”这一主题的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然后,她用一句“We need the high buildings and wide streets. And we need trees and flowers also. Without trees, we can’t have very clean and fresh air.”结束了这一课。这真是要言不烦,妙笔生花!
由此看来,要想把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上出精彩,对隐性教学目标的深度挖掘和恰当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四、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
预设性目标,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基于对文本的分析和研究而设定的教学目标。生成性目标,则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捕捉到的那些可以随机转化为教学目标的意外出现或发生的、对于教学目标具有完善和补充价值的新情况,因此随机性、动态性、生成性和有价值就成了生成性目标基本特征。
能否捕捉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目标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智慧或职业敏锐性。从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看,多数教师对语篇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目标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笔者在“第八届全国现代与经典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Paul Finds a Wallet这一语篇课型的“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中向学生提出了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Paul? Why?”,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请看课文:
It’s a spring morning. Paul is going to school on his bike. On the way to the school, he finds a wallet and picks it up. There is two hundred and fifty dollars in the wallet. “Whose wallet is it?” he wonders.
Then, an old lady comes over. Paul asks the old lady, “Is it your wallet, madam?” The old lady says, “Yes, it’s mine.” “What’s in the wallet, then?” Paul asks. The old lady says, ”Two hundred and fifty dollars.”
Paul says, “That’s right, madam. Here you are.” And he gives the wallet back to the lady. The lady smiles and says, “You are a good boy. Here is twenty-five dollars for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Paul says, “You’re welcome, madam. Bye, bye.” Then he rides his bike to school.
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Paul is a kind boy. Because he doesn’t keep the wallet in his pocket, when he finds it. He wants to return it to its owner.有的说, Paul is a clever boy. Because he doesn’t give the wallet to the madam, when the madam says “Yes, it’s mine.” He also asks the old lady, “What’s inthe wallet?”有的说,He is a polite boy, I think. Beacuse he says “Excuse me, Madam.” First, before he asks the lady questions.有的说,Paul is a good boy. Because he doesn’t take the old lady’s twenty-five dollars, when the lady wants to give him.但也居然还有学生认为,“Paul is a silly boy.”,其理由是“wallet”是男士用的,“purse”才是女士用的,这个“wallet”不是那位老太太的,要不然课文中的“wallet”就用错了——学生向文本提出了有理有据的挑战!对待这样一个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笔者没有回避,而是果断抓住了机遇,随机设定了一个生成性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目标,讲解了“wallet”和“purse”的用法区别,并对提出质疑的学生给予了高度赞赏。
总之,要全面、准确把握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刻领会《课标》中关于课程目标表述的内涵,其次要搞清和正确处理本文所论及的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语篇教学目标的全面而又合理地达成。
参考文献
 
[1]Wu, Shelly. A Day Out[J]. Let’s talk in English, 2009(9).
 
[2]龚海平.关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5A):50-54.
 
[3]龚海平.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与有机达成[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09,(12):12-14.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注:本文原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年第2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